邵阳市双清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发展,以建设小康双清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全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协调并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跨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275万元(现行价),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8万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2832万元,同比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48735万元,同比增长12.6%。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02:40.69:46.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2%、45.06%、48.52%,贡献分别为0.78%、5.47%、5.88%。 域内用电量为356594千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66481千千瓦时,同比增长17%,扭转了上年负增长的局面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优势产业不突出,工小财政穷;二是投资力度不大,融资困难,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融资而丧失快速发展的机会;三是经济环境偏紧,就业渠道不多,城乡居民增收困难,社会保障脆弱. 二、农业 随着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以及早稻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税税率调整等一系列利民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55万元,增长22.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8233万元、52万元、15443万元、1327万元、4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5%、-13.6%、24%、10.1%、7.4%。 种植业生产全面增长。全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26万亩,同比增长2.71万亩。粮食作物生产扭转了连续4年滑坡的局面,全年实现粮食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275万亩,同比增加1.798万亩,实现总产量25575吨,增加4313吨,增幅达20.3%;其中谷物播种面积6.255万亩,同比增加1.43万亩,产量达21450吨,增长10.7%,谷物中优质稻面积2.235万亩,产量达6526吨;豆类播种面积5400亩,产量达551吨,同比增长9.32%;薯类播种面积达4800亩,同比增加1120亩,产量达3574吨,增长160.12%。高效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稳步提高,油料、药材、蔬菜、瓜果播种面积分别为4200亩、1050亩、12000亩、2550亩,同比分别增加2056亩、172亩、1327亩、380亩;产量分别为582吨、368吨、29671吨、3981吨。 畜牧业养殖稳固增长。全年发展牲猪21.94万头,同比增长3.1%,其中出栏15.6万头,存栏6.34万头,分别增长0.8%、9.3%;发展养牛11566头,同比增长4.41%,其中出栏7000头,存栏4556头,分别增长4.48%、4.09%;发展养羊11100头,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出栏7100头,存栏4000头;发展家禽360.3万羽,其中出栏283.2万羽,存栏77.1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13019吨,比上年增长5.9%;实现牛奶产量215吨;禽蛋产量172吨,增长7.5%。水产品总产量2197吨,增长13.89%。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全年全区各类水力工程1500处,修建标准渠6公里,标准山塘20口,完成土石方110万方,完成除险加固工程3处,其中水库2座,大坝1座,完成人饮工程14处,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00万元,恢复灌溉面积0.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企业改制稳步,工业实现产值效益同步增长。至2004年止,全区总共启动改制77家,累计完成70家。区本级启动40家,累计完成33家,通过改制盘活资产4637万元,引进资金8597万元,其中资产变现6617万元,技改流动资金投入1980万元,职工再上岗550人。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315亿元,增长23%,产值中轻工业完成3.3719亿元,增长28.1%,重工业完成2.9431亿元,增长17.7%,轻重工业占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3.4%、46.6%,实现规模工业增加人1.8927亿元(现行价),同比增长2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86%,拉动经济增长近3.9个百分点,是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7272亿元,增长11.1%,实现增加值1.7159亿元,同比增长4.8%。整个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65%,拉动GDP增长近4.7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管理,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技改力度的不断深入,产品的产销两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向好。全区35家规模企业继续保持盈利的势头,全年实现利税总额6175.7万元,其中利润2413.8万元,税金1294.9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6.1%,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41.15%,同比提高11.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35.62%,同比降低14.2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100%。 全区资质以上5家建筑业完成产值6068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1593万元,安装工程产值490万元,其他产值1860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785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407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今年投资出现新一轮增长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一个亮点,增长速度居各项经济指标之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86万元,同比增长62%,速度较一、二、三季度分别回落38.1、46.2、36.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83万元,同比增长99.44%。 五、国内贸易、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城镇居民继续保持较旺盛的购买力,零售市场日益活跃,消费需求稳中见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24万元,同比增长14.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分别完成66498万元、33926万元,分别增长5.4%、39.6%;城镇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09万元,分别增长12.2%、25.3%。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幅高于城镇消费,显示出了农村购买空间的扩大和农户购买能力的有力增长。 招商引资和内外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全区利用外资到位763万美元,占年调整计划的139%,实际利用内资33044万元,增长156.8%,进出口总额1492万美元,其中出口1086万美元,增长46%,进口406万美元,减少55%。全区有三资企业港、澳、台19家,取得经营进口企业有9家。湖南省万事达工贸集团、湖南利得皮革有限公司、圣昌玻璃三家企业出口超过百万美元。棉布、甾体激素、皮革、玻璃、化纤、人发、五金、竹筷子、牙刷、黄赤血钾盐等10种产品成为我区创汇大宗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