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祥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年生产总值39.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3.85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22.79亿元,增长12.6%。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4:37.2:55.4调整为7.7:34.9:57.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2651元,比上年增长17%。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69倍,年均增长12.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3%,居住类价格上涨6.5%,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略有上涨或保持稳定。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均比上年上涨6.1%。 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3965人,比上年末增加570人,增长16.8%。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94人。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9891万元,比上年增加5834万元,增长24.25%。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1425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1768万元,分别增长23.85%和18.7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9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1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3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887万元,教育支出3983万元。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升级步伐相对滞后;受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存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化的风险,遏制居民价格总水平继续走高,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和难点;受我区产业结构趋于重型化的制约,能源消耗水平相对偏高,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就业形势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5.9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84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5318吨,比上年增产400吨,增长0.7%。其中,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量分别增长0.4%、0.1%和0.8%。全年油料产量2342吨,增长5.2%;蔬菜产量31248吨,增长20%;水果产量14197吨,增长12%。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8700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4%。全年肉类总产量14978吨,比上年增长2.0%;牛奶产量318吨;禽蛋产量215吨,增长3.4%;水产品产量2027吨,增长5.7%。 全年农村用电量985亿千瓦时,增长6.6%;化肥施用量(折纯)2944万吨,增长6.0%。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93485万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3906万元(按生产法测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565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25亿元,重工业增加值6.14亿元。2003-2007年五年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8716万元,出口交货值10668万元。 2007年1-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5.91%,实现利润7065万元,完成利税总额20535万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8.47万元,产品销售率100%。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4883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5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69.3%。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840万元,实现税金292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6450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增幅比上年上升23.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877万元,增长53.4%。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8%。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8%,高于上年1.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2167万元,增长17.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186万元,增长22.5%。 全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701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5.2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300万美元。 消费品市场呈现三大亮点:一是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明显高于批零贸易业,全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5%,增速快于批发零售贸易业5.3个百分点。二是消费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汽车、居住、家庭装饰等消费不断扩大;家电和通讯类消费品升级步伐加快。三是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初中15所,年末在校学生16351人,全区初中入学率107%。年末有小学50所,年末在校学生28804人,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4612人。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74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70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50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20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5人。其中,医院拥有45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25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9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7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55人,注册护士60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出生人口3310人,人口出生率10.75‰;死亡人口1640人,人口死亡率5.33‰;人口自然增长率5.42‰,比上年下降4.57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307882人,其中城镇人口18471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60%;乡村人口12316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40%。男性人口156921人,女性人口150961人。常住人口总数为315004人,城市化水平率为72.99%,人口密度1439人/平方公里。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0元,比上年增加1208元,增长13.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27%,比上年上升3.74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71元,比上年增加672元,增长14.0%。2003-2007年五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3.8%。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