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祥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小康大祥、和谐大祥、平安大祥、生态大祥、活力大祥”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和支柱产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全面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区生产总值(GDP)达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是自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2亿元、4.8亿元、4.3亿元,分别增长6.9%、21.7%、12.8%,三项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9:42.3:40.8调整为19.4:42.5:38.1。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城镇在岗职工11757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2957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亿元,增长5.9%。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5.369万吨,比上年增长7.18%;油料总产量0.214万吨,增长8.07%;蔬菜产量3.002万吨,增长6%;水果产量2.799万吨,增长3.3%。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4.93万头,增长1.2%,出栏牛0.64万头,增长12.3%;肉类总产量1.42万吨,增长1.9%。全年水产品产量0.183万吨,增长13%。全年牧业和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5%和32.96%。 农机运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年内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20万元,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20.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33.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其中本年新增5家。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12,比上年提高15.8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步伐较快。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94亿元,同比增长18.7%。房屋施工面积111.18万平方米,增长24.8%,房屋竣工面积65.19万平方米,增长4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比上年增长56.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增长55.5%。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城镇投资中:按资金来源分,投资主体自筹资金2.28亿元,占本年到位资金68.2%;按资金投向分,工业投资1.8亿元,占城镇投资的55.0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到66144万元,餐饮业零售额为9984万元。 六、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至年末全区实际利用外资729万美元,同比增长34.0%,实际利用内资5.98亿元,增长75.3%。 七、财政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356万元,比上年增长21.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14万元,增长25.91%。财政支出12440万元,增长15.0%,其中:农业支出475.24万元,增长7.04%;教育支出2512.37万元,增长17.3%;城市维护费支出495.44万元,增长14.9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707.61万元,增长13.24%;行政管理费支出2261.97万元,增长13.78%。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49所(不含幼儿园)。其中,普通中学6所,小学43所。在校学生2.1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0.61万人,小学1.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0.33万人,小学招生0.28万人;普通中学毕业生0.19万人,小学毕业生0.3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止全区卫生机构共设130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充实到200张。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930次。特别是在2005年全市首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排名第一,获奖牌145枚,其中金牌67枚,银牌44枚。社区体育健身条件日益完善。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30.2599万人,其中女性人口为14.9033万人,男女比例为103:100,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450元,比上年增加1019元,增长10.8%。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2元,比上年增加514元,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74元,增加621元,增长17.5%。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5141人,比上年增长9.7%,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154人,比上年增长32.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79人,比上年增长7.7%。全区共有18152人得到政府最低生保障救济。 注: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