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祁东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衡阳市祁东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幅比上年快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71亿元;分别增长6.2%、17.2%和10.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7%、36.0%和33.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高3个百分点。

财政税收完成情况良好。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224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9.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2435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34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3%和50.1%,财政总支出43795万元,同比增长21.8%。全年完成税收总额15644万元,其中:国税收入6358万元,增长36.4%,地税收入5281万元,增长11.0%,农村“三税”(农业税已取消)完成4005万元,较去年“四税”增长15.2%。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涨幅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回落6.6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由上年上涨3.3 %转为下降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2%,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0%,回落1.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4%,回落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回落1.9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从业人员达34429人,比上年末增加1194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就业人员389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300人,帮助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20人,全县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00多个,年末城镇失业人口登记率控制在3.8%以下。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47人。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景气指数不断攀升;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政策,使农民负担空前减轻。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以民为本的发展观念和增长方式正在形成。

八件实事全面落实。八件实事各项指标任务经考核验收全面完成,均达到或超过了市定任务。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小学校危房改造面积、新建城镇经济用房竣工面积均超过市定任务的10%以上。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大的转变,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不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财政收入规模偏小,支出压力较大,县乡财政困难;就业与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部分城乡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医疗卫生、教育收费偏高,城乡不同程度存在“看病贵”的问题,均不同程度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6亿元,同口径增长6.5%。其中:种植业产值149381万元,增长5.3%,林业产值4097万元,增长16.6%,畜牧业产值111489万元,增长7.1%,渔业产值31465万元,增长10.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713万元,增长3.9%。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农资价格上涨客观上影响了农民的直接受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突破,全县区域性特色农业成效显著。非农行业总产值为103.9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2%,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与餐饮业分别为52.20、24.41、8.64、18.7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8%、4.8%、5.0%、4.0%。全年粮食总产量40.72万吨,增长3.0 %。经济作物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经济作物烤烟、棉花、席草、黄花菜、槟榔芋、生姜等的产量均有所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5年产量 (吨)        比上年增长(%)

谷物             385661                    3.1

油料             9710                      0.2

棉花             130                       4.0

水果(含果用瓜)   84246                     1.3

蔬菜             527600                    0.2

其中:黄花菜     64000                     0.9

烤烟             2530                      0.6

席草             55010                     14.6

林业生产加速,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300亩,封山育林面积36000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13000亩,主要林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油桐籽产量54吨,增长5.9 %,油茶籽产量5250吨,增长350%。全县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为3.9%,较去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