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祁东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衡阳市祁东县统计局

畜牧水产生产稳定,较为成功地抵挡住了“禽流感”的冲击。全年出栏牲猪109.00万头,比上年增长3.8%,存栏牲猪48.50万头,比上年增长3.5 %,全年肉类产量达到9.10万吨,增长4.6%,家禽饲养量728.00万羽,减少17.9%,禽蛋产量8415吨,减少了12.9%。

渔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人工养殖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为46118吨,比上年增长1.3%,全县稻田养鱼面积13.22千公顷,为全省模式化稻田养鱼扶贫增收工程项目建设县。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46218台,总动力282763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9.2%。水稻联合收割机66台,使水稻种植向全程机械化作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农用排灌机械22798台;农用载重汽车1016辆。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全县已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受益村达到123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进一步提高。全年用于农业开发资金  103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47万元,群众自筹33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长足发展。在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全县工业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盘活资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80.79亿元,增长28.7%,实现增加值22.03亿元,增长 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3.41亿元,增长52.4%,实现增加值12.39亿元,增长50.6%。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68户,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1.5%。有色金属、糖果、家具、黄花菜、草席等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拳头产品。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2005年产量        比去年增长(%)

水泥                539383吨                4.1

合成氨              11000吨                 4.9

十种有色金属        33923吨                 28.2

糖果                4200吨                  31.3

家俱                75600套                 15.2

企业改革改制继续深化,工业生产经营形势逐步好转,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982万元,增长29.0%。乡镇(民营)企业实现利润3.26亿元,增长15.8%。商贸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营业额(产值)、效益都实现了同步增长。扭亏增盈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供销、商业等改制正在加紧进行。

建筑企业生产有所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总产值38155万元,实现增加值25204万元,增长29.9 %,全县建筑企业12家,全年实现建筑利润1870.4万元,增长32.6%,工程完成结算税金593万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0.85万平方米,增长6.8%,竣工面积52.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8万平方米,增长14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170万元,增长13.5%。其中:城镇投资59264万元,农村个人投资50621万元,增长25.8%,房地产开发投资9420万元,增加67.4%,投资重点继续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倾斜,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7000万元,电讯建设1200万元,高速公路连接线6500万元。县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县城新区道路骨架已经形成。

民间投资依然活跃,企业技改力度加大。开福家俱厂投入5000万元建设新家俱生产线;祁东烟草薄片公司投资5500万元新建薄片生产线;清水塘铅业有限公司投入铅业开采资金3000万元。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468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完成客货运换算周转量112.3亿公里,增长12.3%,交通运输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县新建与改造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15.5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70.4公里,全县867个村实现通车,仅有1个村因为自然条件特殊暂未能通车。

邮电通讯业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发展迅速。2005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50万元,较去年增长21.0%;电信业务总量4324.3万元,年末程控电话用户84895户,互联网用户3017户;铁通电话用户达6000多户,网络用户达600多户;移动电话9.1万户(包括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增长3.4%。

旅游业亮点增多。全县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鼎山公园、万福寺、桃溪山庄、温泉水上乐园、体育广场、紫云庵等成为全县人民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扩大内需政策的驱动,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9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3409万元,增长13.3%,县以下零售额104585万元,增长13.0%。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完成159298万元,增长13.1%,餐饮业完成22891万元,增长17.6%,其他行业完成5745万元,减少2.7%。

七、外经、外贸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2005年全县洽谈项目18个,发布招商项目  40个,其中,经省、市批准并登记注册的项目9个,实际到位外资1790万美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引进内资企业89个,引进资金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