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韶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我市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执行中央、省、湘潭市经济工作的部署,落实“旅游带动,兴工强农”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合力,奋勇争先,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现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公报如下: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根据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249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900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7849万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500万元,增长1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45元,比上年增加73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1:34.7:49.2。 全部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完成118326万元,增长13.1%,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41万元,增长14.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60元,增长5%,人均增收16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800万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000万元,增长11%,财政收入完成4050万元,增长2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全年粮食产量59762吨,耕地面积5.21千公顷,播种面积11.81千公顷,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73千公顷,总产量20714吨,晚稻播种面积4.15千公顷,总产量33580吨;出栏肉猪17.5万头,农业总产值21566万元,增长4%,2002年我市重点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重抓农业龙头企业的典型示范工作。全市现拥有港越、三旺、长丰、宏丰4条万头牲猪生产线。草畜养殖业形成了三华和林业村等连片养殖基地,特种养殖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国土部门争取上级资金1800万元,正在开展土地平整项目;林业部门认真抓好退耕还林实施工作,争取国债补助资金4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成功,农民负担较上年减少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实现全部工业产值(不变价)118326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441万元,同比增长12.4%;实现销售产值156559万元,产销率达98%;出口交货值1451万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企制宜,大胆改制,企业资产得到优化重组。顺利完成了近10家企业的改制工作。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全年投入技改资金3250万元,新扩改项目11项。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涌现如环球铸造、韶峰毛巾、动物药业、港越食品、世源兽药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全市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日趋增强,发展前景看好。 我市工业企业通过自身建设,不断拓宽销售市场,壮大经营规模,完善企业机制,发展趋势良好。银田水泥厂进一步完善股份制改造,全年实现产值800万元,上交税利40万元;世源兽药厂投入110万元改造厂房,添置设备;如意节能电器厂技改项目竣工,达年产值3000万元的生产规模;环球铸造厂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成为我市首家产品全部出口的企业,全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入库税金200万元,创外汇150万美元。如意节能电器厂和市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创“湖南省产品质量奖”。 今年政府坚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经营城市举措,以加大土地一级市场垄断、盘活地产为主线,通过市场运作,加快城市建设。道路建设中迎宾路拓宽改造投资1000余万元、新颜路建设投资800多万元、日月路投资150万元、文化路硬化投资80万元,这些工程年内完成;工贸大市场、粮油大市场等市场建设年底将竣工;总投资2000万元的“日月新村”城市生活小区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二期开发建设投资600万元,设计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农网改造通过湘潭市验收;引水工程2002年完成投资2200万元;故居环线公路获得上级部门支持2500万元,其中北环线改扩建基本完成。由于各项目单位及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我市投资建设的热潮,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争取国家投入韶山国债资金5000万元。招商引资引进内外资项目19个,引进内资3950万元,外资207万美元。 四、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加快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抓住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净化、美化故居景区项目获得国债资金支持2000多万元,并获得其它专项资金,用于故居景区的环境治理,韶山冲旅游环境得到改善。旅游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纷纷走出韶山,联系外省市旅行社组团来韶山。组织参加南京国内旅游交易会,与省内100余家旅行社签订旅游协议。成功组织2002年中国湖南旅游节湘潭(韶山)毛泽东文学艺术节,海内外近30家媒体进行全方面报道。 全年旅游收入完成231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门票收入3571万元,增长21%;旅游人数达到185万人次,增长2.8%,过夜游客41万人,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五、财政收入 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4050万元(剔出基金收入),为年初预算的101%,增长21%,其中:国税完成109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131万元,减收34万元;地税完成106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9万元增收58万元;财政局完成18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389万元增收497万元。财政支出完成7249万元,为年度预算5818万元的124%,较上年同期的5340万元增支1909万元,增长35%,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4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458万元,增长44%。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韶山学校创省重点中学获得圆满成功,并已开通远程教育。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投资108万元,危房改造面积1600平方米,已步入全省先进行列。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投资180万元的全市“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已顺利通过省局验收,有线电视节目升级到48套,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00多户;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73731万元,较年初增长8549万元,其中储蓄存款58433万元,较年初增长6164万元;贷款余额为26844万元,较年初增长1119万元。 七、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200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60元,增长5%(比2001年增加164元);年末共有单位从业人员6595人,比上年同期减少693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9743元,比上年同期的8515元增长14.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340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3885人;养老保险收缴率达95.5%,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达10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320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9420户;互联网拔号上网用户1755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