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湘潭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湘潭市湘潭县统计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459所,在校学生16万人,在职教职工9220人。其中:普通中学92所,在校学生9.03万人。普通小学367所,在校学生6.9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2003年,全县的初中、高中毕业会考、高考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初中毕业生合格率99.17%,高中毕业生合格率99%,今年高考本科一、二批上线率达29.26%,分别超省平、市平7个和5个百分点。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大型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全年成功举办了“闹元宵”文艺联欢、“小龙王”杯千人环城长跑赛等文娱体育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

文艺创作取得了较大成果。县文化馆培训和选送刘玺参加省“三湘蒲公英大赛”荣获金奖,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少儿文化艺术节”获银奖。

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重点开展了“扫黄打非”以及专项治理行动,全年共检查经营场所400余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05起,收缴非法出版物3000余册,色情非法音像制品800余本,赌博电游版70多块,查处非法演出团体3个。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狠抓田径、乒乓球体育强势项目。参加湘潭市“雏鹰起飞”小学生乒乓球赛,我县获得多项金牌。同时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的增强了学生体质。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07人,其中中西医师610人,卫生机构床位1429张,每千人有床位1.3张。

免疫工作力度加强。全年完成6次冷链运转,共发放计划免疫疫苗9.6万人份,全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较去年同期下降9.17%。非典防治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县确保了“非典”临床诊断病例零的记录。

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产妇保健建卡率100%,系统管理率91.05%,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儿童受检率65.6%,新生儿访视率100%,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深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突出环境管理、环境监察、法制宣教、环境监测等重点。全年共完成审批环评手续35个。按照法律法规关闭了吴家巷工贸区的旭力洗水厂和河口肉联厂两家污染大的企业。“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举办环境知识讲座、发表电视讲话等形式,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环境监测方面,定期对全县的污染源进行了定期检查和常规监测,对县城空气质量及湘江、涓水、涟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完成监测数据3000个,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3年末,全县总户数32.39万户,总人口112.44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03.2万人,非农业人口9.24万人;男性58.17万人,女性54.28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7.2:100。全年出生人口8875人,人口出生率为7.89‰。死亡人口7717人,死亡率为6.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下降0.6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继续提高,据县农调队百户抽样调查统计,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41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7.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135元,比上年增加211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1175元,增加31元,家庭经营纯收入1896元,增加189元;转移和财产性收入64元,减少9元。人均住房面积41.64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2172元,比上年增长9.1%。

2003年,全县年末在岗职工35100人,比上年减少694人,职工工资总额37514万元,增加2098万元,增长5.9%,人均工资10866元,增长9.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0330人,工资总额33213万元,人均工资11159元,增长12.8%,城镇集体所有制和其他单位在岗职工人数4770人,职工工资总额4301万元,人均工资9016元。

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全年投入31万元新改扩建射埠等五所敬老院,完善设备设施。社会福利企业稳步发展,年内新办社会福利企业1家,18家企业年工业总产值3358万元,比去年增长30%,安置155名残疾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低保对象440户,2219人,全县共4411户,11631人在保。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春节、“八一”期间,县乡共召开拥军优属座谈会45场次,走访慰问驻县部队、老红军、军休干部、特一等伤残军人和部份复退军人,赠送慰问金、礼品和年画等。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了退伍军人的接待和安置工作。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