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攸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106.2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全县程控交换总容量12.61万门,比上年增长21.8%;已装电话用户82727户,增长30.2%;城乡公用电话网点3128处,增长19.2%;移动电话2.72万户,增长41.2%;新建移动新机站6个;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2412户,增长42.6%,信息网络不断密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旅游事业在我县经济中显露了新的活力,以酒埠江旅游风景区建设为龙头,着力加强了全县各项旅游事业的开发。目前为止,全县共投入旅游开发投资资金450万元,开发酒仙湖、白龙洞等旅游点2个,修通旅游专线26公里,2001年全县旅游业创收1500余万元,使旅游区的人民群众增收达到20%以上。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01年全县从国家、省、市争取各类建设资金1.8余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65亿元,增长24.54%,城乡集体经济完成投资1.44亿元,增长0.32%,城乡个体经济完成投资2.99亿元,增长15.23%。 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放大幅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1年,公路交通业投资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重点项目中,网酒公路拓宽、106国道、攸州大道等公路水泥硬化工程、农贸市场、农业综合开发二期工程、国家大型优质稻开发、牲猪发展工程、国家储备库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等已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部分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康花园二期工程、酒埠江风景区、防洪堤和沿江大道一期工程以及大面积水稻改良工程等已得到启动,极大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按照“规划带动、产业拉动、改革推动、环境引动”的思想,以一城四镇为重点,积极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路子,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先后新建了攸州农贸市场,拓展了以湘东大市场区域为中心的新城区的发展范围,树立了大巷路和交通路两条样板街道,取消了市内叭叭车,逐步完善了市内交通设施,亮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城市品位。小城镇建设到了长足发展,以皇图岭、网岭、新市、酒埠江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并逐步成为城乡商贸流通和交通枢纽以及工业主导作用的中心地位,起到了经济幅射和带动作用。 四.商贸、财政、金融 消费品市场商品充盈,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全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完成1.43亿元,下降16.0%;个体和私营商业完成10.81亿元,增长21.1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完成9.15亿元,增长1.2%。 市场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8.7%,比上年略下降3.4个百分点;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0%,下降2.6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指数为19.8%,下降0.7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县个体经营户已达1.27万户,比上年增长26.8%;从业人员达到9.92万人,增长14.3%;注册资金已达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完成总值或主营业务收入26.27亿元,增长7.1%,上交税金5912万元,增长5.2%。 商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粮食价格止跌转稳,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租赁制、出租、出售等形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对搞活商业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财源建设力度加大,财政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200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6556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1%;财政支出达到19795万元,比上年增长27.8%。虽然,今年财政收入有所增长,但财政收支差额仍然较大,财力资源还有待于努力挖潜和培育,财税征管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银行存款稳步增加。各专业银行存款余额为16.40亿元,比上年增加3.4亿元,增长2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3.35亿元,增长25.5%;各项贷款余额为10.52亿元,比上年继续下降3.6%。贷款投向重点突出,主要倾斜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及效益较好的企业,资金投向逐步优化。但金融资产质量不高,资金供求环境依然偏紧。 各项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公民投保意识进一步增强。2001年全县各项保险收入达到3721万元,增长16.8%,全年理赔案件1462起,理赔金额1598万元,陪付率达到79.8%。 五.文教、卫生、科技、体育 教育事业在各级政府重视下得到进一步发展。2001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507所,在校学生12.16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大中专录取人数达到1916人;小学生毕业率达到98.9%;初中生毕业率达到97.2%;高中生毕业率达到95.2%;小学辍学率为0.05%;初中生辍学率为0.36%;小学生升学率为97.9%;初中生升学率为68.9%。 文化、新闻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有31个文化馆(站),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物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7个,观众人数达65万人次,送电影、送戏下乡共310余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广播电视事业又有新的进展。全县广播人口履盖率达到98%,电视人口履盖率达到97%,电视台栏目的不断更新,深受全县人民青睐。 卫生事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卫生工作人员3562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193人,其中医师931人,护士、护师60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359张。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合作医疗在30个乡镇,502个村逐步完善,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达到99%。 体育事业成绩很大,全面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4次。科技事业成效显著,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拥有科技人员达21.8万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29万元,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全年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612万元,增长3.9%,投入产出比为1:3.8;实施科技项目51项;全县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50.1%,提高3.2个百分点,专利申请7余件,取得科技成果11项,农村科技入户稳定在98%以上。综合技术服务再上新台阶。旨在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的示范项目和其它科技项目得到全方位启动,并对全县科技兴县战略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