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启动之年。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创业创新、惠民富民”主题,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奋力攻坚克难,战胜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忠实履行政府职责,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全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13.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3亿元、47.9亿元、6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13%、13.8%。全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18.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9亿元,增长37.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4亿元,同比增长27.9%;实际利用外资5035.27万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5200万元,增长26.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558万元,增长2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0元,增长17.2 %,农民人均纯收入7581元,增长16.3%。 二、农 业 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唐人神、神农米业、江山生物科技、好棒美、金新木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壮大发展。城市农业发展小具规模。加大了五里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扩面、提质、增效,新建钢架大棚30个,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以协会为载体,古大桥、道田生猪养殖小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发挥近郊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以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 “农家乐”式休闲餐饮遍地开花。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亿元,6.3增长%,粮食种植面积640公顷,粮食总产量达4816吨。蔬菜种植面积1000公顷,增长6.38% ;生猪、家禽养殖步入专业化轨道,培养和壮大了古大桥、道田两个养殖小区,全年出栏肉猪4.6万头;水产品产量1887吨,增长4.3%。 三、工业与建筑业 食品加工基地初具规模,目前已吸引入园食品企业5家,开工建设2家。龙泉洗水工业园二期竣工,新芦淞、康泰服饰工业园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7.2亿元,增长47.1%;全年新增规模工业1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99亿元,同比增长37.4%,增幅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19.46亿元,同比增21.9长%。 2008年全区30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1.1万平方米,增长49.5%,房屋竣工面积116.3万平方米,增长67.8%。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04.6亿元,增长16.95%。建筑业增加值17.21亿元,增长3.3%。全年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72.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 胜马可商业广场、环洲鼎盛等项目建成投产;九天国际广场裙楼竣工并试营业;欧洲城童服市场正在进行拆迁;芦淞服饰技术研究院的组建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湖湘文化广场拆迁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天山服饰商业广场项目运行平稳;金冠广场、中央商业广场、金轮时代广场已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亿元,增长37.4%。其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完成为0.4亿元、27.4亿元、31.7亿元,分别增长16%、48.1%、27.8%。完成房地产投资27亿元,增长49.2%。 五、贸 易 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节会期间,举办了300多场新品发布、货物购销、招商洽谈会,签订各类服饰代理协议金额约80多亿元,芦淞服饰城获得中纺协授予的“中国服装商贸名城”荣誉称号。同时,组团参加了北京国际服饰博览会,召开了“中纺协与株洲服饰产业发展合作研讨会”,与中纺协和中国招商投资网(意中协会)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以此作为承接沿海服饰产业梯度转移、引进意大利优质服饰品牌资源的突破口。成功推出了“湖南大学生创业在芦淞”活动,市场群的经营品位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4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大型商贸企业营业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株百、中石化、烟草公司三家大型企业,分别完成零售额12.43亿元、25.66亿元、25.17亿元,分别增长25%、50%和26.5%。 六、财政、招商 200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52亿元,增长26.72%,从征管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87亿元,增长30.76%;地税部门完成1.35亿元,增长23.57%;财政部门完成0.3亿元,增长17.57%,全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3.1%,收入结构更趋合理。一般预算收入1.86亿元,增长24.08%。2008年全区财政总支出3.32亿元,增长23.9%。全年到位外资4.3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2.83亿元, 七、教育、科技、卫生 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制定了合格学校三年建设规划,完成了谭家塅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投入243万元新建何家坳小学综合楼,完成了淞欣学校、樟树坪小学等一批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冰灾后校园校舍整修;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考核,被评为“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优秀单位”。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立项各6项,专利申请上报148件,获专利授权40余件,成功举办2008科技活动周、首届芦淞企业科技创新月等活动,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9个。2008年科技三项经费360万元,占区财政预算支出的1.67%。有10家企业和18名科技人才入围《株洲市芦淞区科技奖励办法》奖励范围,有68个专利项目得到资助。 卫生事业继续保持健康稳步发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实效,全年共投入创卫资金1.03亿元,推进环卫市场化运作,着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全面开展五小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拆违、健康教育等活动,市容环境焕然一新,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群众健康行为逐渐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式启动,参加新农合人数20134人,参合率达79.8%。医疗设施建设取得突破,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建设工作全面完成,疾控中心建设、中医伤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等项目基本完工。 八、社会事业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铁西南路顺利竣工,芦淞路(第一标段)按期通车,株曲路改造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五改”工程高效优质顺利完工;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加快,绿地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城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25座公厕、10个环卫休息室、10个垃圾中转站共计31个环卫项目建设,并已全部投入使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38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2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8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3%;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民政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救助体系架构基本建立,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实行社会化发放,在全市率先启动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抗冰救灾工作及时到位,“倒房重建工程”全面完成。计生工作进展良好,“五星农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成功探索出实行自治管理、合同入场管理、定置定位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路子,计划生育率达98.72%。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平安芦淞”创建活动,首创自行车治安巡逻模式,完善治安防控格局,加大了大案要案侦破和打黑除恶力度,警司联调、三会一所、乡村夜调等人民调解工作新方式收效良好,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县(市、区)”。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19天,较去年增加6天;对龙泉洗水工业园污水直排、烟尘扰民等进行重点治理,关停小洗水企业3家,采取限期治理措施企业4家。实事工作进展顺利。全区35项实事指标已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其中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新增医疗保险增参保人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等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区各类事故同比增长1.1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人,全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18;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安全死亡率为0.72%;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2.31%;同时,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均有新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