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外贸出口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县外贸企业出口创汇159.5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46.14万美元,增长10.9倍。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4080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6430万人公里,增长6.7%;货物周转量8820万吨公里,增长7.3%;邮电业务总量2535万元,增长29.6%。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035辆,其中私人汽车达到1305辆。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11公里,全县已通汽车的村259个,占92.5%。年末全县拥有电话机14018部,增长4.8%,其中农村电话7518部,增长24.6%,全县己通电话的村达230个,占82.1%。电话普及率4.11部/百人,其中农话普及率2.47部/百人,市话普及率17.71部/百人。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541户,年末达到20541户,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全县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891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2003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7118万元,比上年增收250万元,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420万元,增收87万元,上划省级收入461万元,短收31万元;地方收入5237万元,增收194万元。财政支出在许多刚性增支因素的情况下,基本上保证了职工工资发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全年财政支出172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835万元,增长15.5%;教育支出3625万元,增长7.8%;医疗卫生支出795万元,增长1.0%;行政管理费支出2669万元,增长40.5%;公检法司支出937万元,增长11.0%。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836万元,比年初增加519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7374万元,比年初增加5351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926万元,比年初增加592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27474万元,比年初增加1023万元,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373万元,比年初减少306万元;农业贷款10635万元,比年初增加2472万元;商业贷款12617万元,比年初减少331万元。中长期贷款25452万元,比年初增加4678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51301万元,比上年增长25.6%;累计现金支出159797万元,比上年增长23.6%;货币净投放8496万元,比上年减少投放368万元,下降4.2%。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保险系统全年保费收入1813万元,比上年增长48.2%;赔款支出637万元,比上年增长32.7%。 八、科技和教育 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县水稻、玉米良种推广面积占其总播面的95%以上,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优质水稻7.2万亩,推广旱育抛秧面积6.5万亩,玉米地膜覆盖面积3.5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面积4万亩,建优质马铃薯“鄂马铃薯3号”原种扩繁基地100亩;推广有机茶栽培与管理技术,推广白柚栽培新技术,推广猪—沼—茶(果、粮、蔬菜)等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全年科技活动经费、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29人,其中:高级职称112人,中级职称1808人,初级职称2309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支出58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75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普通小学158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84万人,其中普通学校学生4.78万人,普通中学1.66万人,普通小学3.12万人。初中学龄入学率89.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0.51万人。 九、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16个。全县文化事业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先后组织开展了“情暖洞坪——宣恩县心连心艺术团元旦慰问演出”、“巴蜀十大笑星演唱会”等9次较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同时,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调演、竞赛,在建州20周年庆典活动中,参加全州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绝技表演”,有3个参赛节目获奖,2人被州政府命名为全州“民间艺术大师”;在全州举办的“三民汇演”中,参赛4个节目分获金、银、铜奖,3个节目参加公演。 广播电视事业欣欣向荣。2003年,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1.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3.0%,有线电视入户率14.2%。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年末卫生技术人员653人,医院床位数428张;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年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达到4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28.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民体质指数达到7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重达到60.1%。同时,积极参加省州的竞技体育比赛,在第七届全国民运会上,有4名选手代表湖北省代表团参加比赛;在第三届“清江国际搏击”大赛上,县代表团男队获得第5名、女队获得第3名的好成绩;在第七届全州老年运动会上,五个项目分获3金、1银、1铜。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34.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万人,占11.5%;乡村人口30.19万人,占88.5%。全县男性人口17.90万人,女性人口16.20万人,性比例为110.5(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年出生人口3658人,出生率10.9‰;死亡人口1957人,死亡率5.9‰;全年净增人口1701人,自然增长率5.0‰。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4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实际增长1.9%。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8%,农村为6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4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0.6万人,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参保职工0.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1万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0.7万人,比上年增长16.7%;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0.8万人,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出额1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县共有0.3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0.2万人,农村0.1万人。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的床位数338张。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个。享受社会救济总人数2万人,其中农村传统救济人数0.3万人。全县全年民政经费715万元,比上年增长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