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巴东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2 恩施州巴东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壮大产业,克服了特大冰雪灾害、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着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812万元,同比增长2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40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492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87万元,分别增长4.5%、91%和9.5%,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1.47%、72.71%和15.82%,拉动GDP增长3.05、19.34、4.2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16:44调整为31:35:34。

人均指标进一步提升。据测算,人均GDP 819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24元,增长30.7%;人均财政收入868元,同比增加373元,增长75.5%。

受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冰冻灾害、翘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承接上年高位运行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9%,比去年同期上涨9个百分点,在八大类消费结构中,食品类价格依然是推动市场物价高位运行的主要动力。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16.7%,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7.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类上涨10.7%、油脂类上涨33.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5.1%、蛋类上涨3.4%、水产品上涨27.9%、蔬菜类上涨5.4%。商品零售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分别较同期上涨8个百分点和20.4个百分点。

表一: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2008年指标 2008年平均 比上年涨跌%

一、食品 116.7 16.7

其中:粮食 110.7 10.7

油脂 133.2 33.2

二、烟酒及用品 102.5 2.5

三、衣着 102.0 2.0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8 0.8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2 3.2

六、交通和通讯 103.4 3.4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6.5 6.5

八、居住 109.5 9.5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在遭受特大冰雪灾害重创后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完成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75973万元,同比增长了4.5%(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99230万元,增长5.1%;林业总产值5186万元,增长10.8%;牧业总产值70112万元,增长2.8%;渔业产值550万元,增长5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95万元,同比增加65万元,增长2.8%。实现增加值109403万元,较同期增长4.5%。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详见表二)

表二: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8 2007 同比%

粮食产量 吨 215517 213975 0.72

肉类产量 吨 55343 45060 22.82

油料作物 吨 14159 14008 1.08

禽蛋产量 吨 1983 1677 18.25

茶叶 吨 426 521 -18.23

生猪出栏 万头 64 50.95 25.61

水果 吨 22007 18761 17.30

生猪存栏 万头 54.32 52.47 3.53

蔬菜 吨 147196 148610 -0.95

山羊出栏 万只 7.87 6.52 20.7

水产品  吨 866 355 143.9

家禽出笼 万只 58.87 48.4 21.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快提速,生产效益又上台阶。全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9.84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完成6.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1%和20%。实现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5.6%。其中县属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增长19.4%。从近几年规模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重工业发展持续看好,2008年全县重工业完成产值16.94亿元,同比增长173.6%,其增加值8.96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7.35%。

全年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9.74亿元,同比增长126.9%。实现销售收入15.73亿元,创利税总额7.1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7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25倍、8.9倍和13.44倍,产销率达到99.4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26个百分点。企业应收账款净额2.34亿元,同比增长3.64倍,规模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

表三: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各称 计量单位 2008 2007 同比%

白酒 千升 3771 2722 38.54

水泥 万吨 27.75 27.52 0.8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85895 158477 206.6

原煤 万吨 29.05 25.06 15.92

中成药 吨 1180 682 73.02

精制茶 吨 152.7 113.8 34.18

鲜冷藏冻肉 吨 6287 7467 -15.8

全年7家资质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5797万元,同比增长31.5%。建筑企业年未从业人员1258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明显改善。2008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5亿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增长3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0.99亿元,增长6.07倍。民间投资完成2.0亿元,增长60%。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资4.54亿元,增长71.8%,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41.8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2.52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2.51亿元,增长58.54%,占全部工业投资的55.3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上年的34:25:41调整为32:30:3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仓储及邮政业和电信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增加值33810万元,较同期增长5.9%。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公路等级提升加快。到2008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6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401公里,可绿化公路里程898公里,已绿化公路里程679公里。实现通公路行政村481个,比去年增加11个,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到97%。

2008年全社会客运周转量达12092万人次。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6399万人次,水路客运周转量5693万人次;全年货运周转量51143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500万元,同比增长了1.3%。年未固定电话用户6.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67万户,同比增长9.82%,互联网用户5620户,比上年净增1197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0.6部/百人(含移动电话和小灵通),移动、联通两公司平均信号覆盖率达95%以上。

旅游产业在外部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80.28万人,其中入境游客5.62万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108万元,其中创外汇收入117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