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咸丰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非典防治”,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州1.2、1.1、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850万元,比上年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40394万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39084万元,增长10.8%。 经济环境有所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是全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全年新实现改制13户,涉及资产总值4372万元;出售资产收益3078万元,处置盘活资产188万元,国有资金积累60万元,一次性补偿安置职工1057人,从而基本完成了县属107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二是民营经济主体地位逐步确立,贡献不断增大,全县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14532户,比上年增长9.9%,已有从业人员59075人,比上年增长6.5%,实现营业收入126750万元;实际交税金4300万元,分别比比上年增长11.2%、10.5%,占财政收入的47.32%。三是全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与项目工作上了新台阶。全年新签项目40个,合同资金213687万元,到位15890万元。四是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格局初步显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共征收各类社保基金2195万元,进一步巩固了“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再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帮助2642人实现了再就业,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4%。“三条保障线”的建立,确保了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下岗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的及时足额发放。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和产业结构不优,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业基础薄弱,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不强;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财政增长后劲不足。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当年价)95078万元,比上年增长9.62%,其中农业产值48080万元,增长10.27%;林业产值4208万元,增长35.09%;牧业产值41394万元,增长4.14%;渔业产值269万元,增长1.51%。 全年粮食总产165539吨,比上年增长6.71%;油料产量8849吨,增长15.13%;烤烟产量7023吨,减少3.3%;茶叶1716吨,增长7.86%;魔芋22050吨,增长233.13%;年末出栏肉猪41.86万头,增长2.57%;猪肉产量37678吨,增长2.58%;年末生猪存栏39.87万头,增长2.68%;年末大牲畜存栏4.81万头,下降3.41%。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以人饮工程、沼气池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63万元新建沼气池8510口,投资227.4万元修建蓄水池452口,解决了农村1万人的饮水困难,733户2019名住茅草棚的贫困农民搬进了新居;农村用电量上升,农村用电量达到1336.1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加356.13万千瓦小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完成退耕还林4.5万亩,宜林荒山造林5万亩,管护天然林168万亩,封山育林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7007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62%,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16164.9万元,比上年增长21.7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即:碳铵31200吨,同比上升12.8%;发电量23385万度,同比下降0.33%;水泥3.84吨,同比下降6.1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96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66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4%,重工业增加值6687.5万元,增长7.5%。在总计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964.9万元,增长16.9%;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236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13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3%,实现利润443.4万元,同比增长99.6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75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全县三级以上建筑企业3个,房屋施工建筑面积216115平方米,同比增长120.48%;房屋竣工建筑面积68475平方米,同比增长17.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63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8%,其中,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290万元,比上年增长80.7%,居全州第一,是近10年来的最高增幅,投资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从投资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574万元,同比增长44.41%;技改投资7513万元,同比增长134.93%;房地产完成投资5203万元;集体经济完成投资3472万元;城镇私人完成投资4217万元;农村私人完成投资6673万元;零星投资完成1676万元。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开工建设了重点工程36个,完成投资42536万元。路网建设全面推进,新开工省道、县乡道7条、通村公路18条,总施工里程达608.8公里,其中利咸、大活、清小公路改造全部完成,杨官大道、黄坪公路建设已俊工,完成7个村通油路。 县城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格局初步显现。城市绿化、街道美化有序实施;以南门、银河、宝丰、金利商城四大商城、富华广场、龙泰新居、大坝六大中心等城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南门商城还建房已投入使用,城区主街人行道彩砖铺设、路灯安装基本结束,以民营经济小区建设为重点的乡镇集镇建设成效明显。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全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639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全社会货物周转量44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5%;旅客周转量711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2%。年末全县拥有机动车8128辆,比上年增加349辆,公路通车里程达2270.18公里,已通公路村17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