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巴东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全地域财政收入22729万元,较同期增长11.7%。其中国税收入6370万元,与同期基本持平,地税收入14799万元(含社保基金收入),增长33%,财政收入1560万元,增长8%。在总计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26万元,较同期增长17.87%;财政总支出58173万元,同比增长43.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789万元,同比增长24.2%。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存贷余额继续双增。年末,金融机构实现各项存款余额238471万元,比年初增加40848万元,增长11.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31498万元,较年初增加25098万元,增长23.57%;各项贷款余额73698万元,比年初增加7177万元,增长10.7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0.62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0.35万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0.27万人。 全县拥有中小学161所,在校学生6.3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96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3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全国高考竞争中,2602人参加考试,有1595人达到省线,其中一类学校上线人数353人,二、三类学校上线人数1062人,7人被清华大学录取,高考成绩在全州再次荣登榜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城乡居民生活丰富多彩。2006年创作各种剧目20个,排练14个,为城乡人民演出180场次,由县文化馆创作的渔歌《峡江号子》、歌剧《爱在深山》、民间歌舞《撒叶尔嗬》分别获得国家二等奖、湖北省三等奖和金奖;三首“山民歌”在省、州比赛中分别获得2金1银和1金2银2铜的好成绩。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8.2万余册。 广播电视网络不断完善。全县12个乡镇村村通广播覆盖率达到97.7%,实现了全县12个乡镇广播电视光纤联网,有2.4万户城乡居民联通有线电视网络,用户终端可接受45套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7%和97.1%。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98人,其中职业医师556人(含助理医师);病床床位972个,村级医疗站点覆盖率达到100%。 全年成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15场次,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省第12届体育运动会上,我县选手黄家尚夺得1500米径赛金牌;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县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又夺得2银1铜的好成绩。同时,湖北省体育彩票公益中心又给我县赠送了28套、价值8万余元的健身器材安装在巫峡休闲广场,丰富了城乡人民的体育生活。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2006年投资1841万元,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使城市道路长度延伸到49公里(含东壤镇、官渡镇和信陵镇),城市道路面积增加到72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48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5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8公里、排污管道34公里,日供水能力和日污水处理能力分别达到2万立方米和1.5万立方米;城市(县城)绿化面积到年底已达到70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污染整治力度加大,环境质量稳定提升。2006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3190万元,同比增长25.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57%和74.9%;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下降0.5%和11%,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人口48.5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982人,出生率为10.18‰,死亡3432人,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9‰。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农村用电量达到3388万千瓦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2元,人均消费支出5617元,分别增长1.10%和下降3.92%。农民人均纯收入1813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951元,分别增长13.67%和9.73%。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征缴社保基金4517万元,社会参保人数达到48813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82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830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395人,年末离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得到了100%的足额发放。 注:1、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总产值为现价。 2、总人口数据为公安年报数据;出生与死亡人口数为计生局数据。 3、本次公布的数据与06年年鉴有出入的,以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