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巴东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2 恩施州巴东县统计局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昌盛,发展势头火暴强劲。2003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82万元,同比增长8.59%,餐饮业销售总额5631万元,增长5.61%,外贸出口实现168万美元,扭转了去年被动局面。

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较去年有所上升。2003年全县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2.1%,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6.4%,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非食品类价格指数100.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4.8%,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8.6%,下降1.4个百分点。

七、财政和金融

2003年全县上下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严格依法理财,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实现全地域财政收入12011万元,较同期增长10%,其中上缴中央收入3175万元,增长9.29%;省级收入1656万元,增长14.6%;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180万元,较同期增长9.62%;全县实现财政总支出25052万元,同比增长26.94%。

全县金融形势看好,存贷继续增加。12月末,金融机构实现各项存款余额159185万元,比年初增加24726万元,增长15.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79247万元,较上年增加17328万元,增长27.98%;各项贷款余额76969万元,比年初增加1204万元。增长1.5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2003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技术职称人员0.7万人,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377人,占全部科技人员的5.39%,他们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3年度中,取得了州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雷家坪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荣获恩施州科技进步三等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获得科学奖。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条件全面改善,成果辉煌。2003年度,全县拥有中小学265所,在校学生7.08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0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07万人,在全国普通中学高考竞争中,有1093人脱颖而出,达到了省专科以上调档分数线,其中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上线632人中,有4人被北大、清华两所高等学府录取,在全州县市高考中再次荣登榜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百花齐放。2003年新创作排练各种剧(节)目27个,其中排练15个,为城乡人民共计演出150场;在参加恩施州“山民调演”中荣获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尤其是我县参加恩施州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排练演出的文艺节目得到高度赞扬,获得了金奖。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472人,其中职业医师639人(含助理医师);病床床位983个,有医疗站点的村数达到90%以上;投资360多万元新添置了高档螺旋CT机、电视腹腔镜、PCRG(DNA)检测仪等高档医疗设备,有力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2003年成功举办了各类体育竞赛7场次,参赛人数达3500人,并成功承办了全州老年体育运动会;投资300万元,容纳15000人的体育场已竣工验收,即将投入使用。在恩施州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中共获得2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一个第6名和2个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县户籍总人口48.28万人,同比下降0.12%,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2.09万元,当年出生人口3961人,出生率为8.02‰,当年死亡3465人,死亡率为7.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农村居民人平现金收入1512元,比上年增长8.6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729元,较上年增长5.43%,农民人均纯收入1435元,较去年增长1.02%。

注:国内生产值、各行业增加值、总产值为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