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巴东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市场 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市场贸易繁荣兴旺,有序竞争机制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渐显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52万元,同比增长7.8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6872万元,同比增长7.77%;餐饮业8000万元,同比增长15.41%,其他经济完成10280万元,同比增长2.6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培植重点骨干税源,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目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900万元,较上年增长9.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6%。人均财政收入225.35元,较上年增长11.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50万元,上划省级收入1445万元、上划中央收入2905万元。从构成上看,国税完成2918万元、地税完成5315、财政完成266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4%、29.13%和下降12.36%。全年财政支出21593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13445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4.89%。其中企业存款5331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4.27%。各项贷款余额75765万元,较上年上升1.23%。其中短期贷款47413万元,同比下降0.23%;中长期贷款26210万元,同比下降0.27%。现金净投放14925万元,同比下降27.18%。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61919万元,同比增长18.42%。城乡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80元,同比增长18.63%。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体育 二期“贫九”工程实施14个学校,“校校通”工程完成投资300万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 得到巩固。全年中小学生在校数达7.2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0%。全社会文盲率为6.47%,同比下降6.10%。 科教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全民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科技攻关、科技示范进一步强化,送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普及,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有所提高。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加快,网络建设基本成型,“村村通”成果得以巩固。年末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4%,集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1%,开通电视节目频道36个。 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心血站建设进展顺利,三级卫生防疫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1472人;医院病床数938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18‰,比同期上升1.41%;婴儿死亡率为18.33‰;孕产妇死亡率为1.05‰,同比下降16.00%。 文化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建成投入营运,体育场、博物馆开工建设。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较为活跃,全民健身计划有序推进,健康评价指标明显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优质服务,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本年出生人口3663人,出生率为7.57‰;死亡人口3430人,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83408人,比上年减少557人。其中:男性人口为252946人,女性人口为230462人,性别比为1.1:1。 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9573元,比上年增长26.06%。由于受洪涝等自然灾害及市场、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比上年下降1.69%。农民家庭现金纯收入比重为67.70%,较上年增长了3.4%。生活消费支出1640元, 比上年减少65元。 社会福利事业在全社会的关怀下良性发展。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75张,同比增加30张;社会救济对象人数达4万人,支付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保险福利费用3073万元,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达100%。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公布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口统计数据以公安年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