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2 咸宁市通城县统计局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682万元,增长8.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县城地区零售额53430万元,增长8.6%;农村地区零售额52252万元,增长8.0%。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95316万元,增长8.4%;餐饮业5727万元,增长9.8%;其他行业4639万元,增长5.0%。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快于限额以下及个体户的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99万元,增长13.6%;限额以下及个体户的零售额92217万元,增长8.2%。

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达到1032万美元,同比增长20.3%。

市场物价继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7%,其中:粮食上涨53.5%,油脂上涨58.6%,肉禽上涨25.1%,鲜菜价格下降8.3%。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87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全年货运量102万吨,货运周转量5315万吨公里。全年客运量216万人,旅客周转量7195万人公里,县城拥有出租车71辆,公交车22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07万元,增长7.4%。全年交换机总容量达54090门,当年新增9584门。新增固定电话4379部,达到49358部,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128部,农村电话24230部,电话普及率达10.7%,其中:城市24.6%,农村6.8%。宽带网用户2752户。全年拥有移动电话60327部,比上年增长55.9%。全年报刊发行量365.87万份,函件125万件,包件6.86万件,特快3.52万件,邮政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达21556万元,增长23.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运行质量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159万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国税完成3100万元(不含出口退税及免抵税额),增长2.0%;地税完成2997万元,增长18.5%;财政完成4062万元,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6173万元,增长18.1%。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6722万元,增长16.6%。其中:文教科卫事业费6455万元,增长20.0%。

存贷款余额稳步上升。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量达到172488万元,比年初增加23288万元,增长12%。从存款种类来看,企业存款33431万元,比年初增加2723万元;财政存款790万元,比年初减少1452万元;机关团体存款1658万元,比年初减少259万元;储蓄存款133851万元,比年初增加21790万元;农业存款2834万元,比年初增加785万元;委托存款(比较口径)-495万元,比年初减少497万元;其他存款419万元,比年初增加19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1336万元,比年初增加9003万元,增长14.4%,其中:短期贷款和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更多,分别达54430万元和2495万元,比年初分别增加6001万元和1190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达3266万元,增长13.9%。其中:财产保费收入718万元,比上年减少6.8%,寿险保费收入2548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支出2563万元,比上年增长55.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138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105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8.14万人,招生1.82万人,毕业2.1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94万人,招生1.38万人,毕业1.00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88万人,招生0.29万人,毕业1.1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9%,高考本科上线率56.2%,比上年增加17.5%。

科技活动较为活跃。全年争取科技项目3个。专利申请5件,共签订各种科技服务合同200份,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成交额100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8万册。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新华书店27个,文化站11个。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1个(含私营、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卫生机构人员19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54人,注册护师、护士345人。全县卫生机构共有病床55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28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0项次,参赛人数3万人次,参与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5项,参赛人数90人,在全省青少年排球比赛上获第三名,在市级比赛上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上升。年末总人口459699人,其中:乡村人口358538人。年内出生人口4100人,人口出生率8.91‰。年内死亡人口1862人,人口死亡率4.05‰。人口自然增长率4.87‰,比上年上升了0.7‰,计划生育率为96.9%。

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9.56万人,比上年增加0.29万人,城镇就业人员7.66万人,全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98个,新增就业岗位311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职工人均货币工资8307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在岗职工人平工资9915元,比上年增长15.2%,离岗人平生活费2816元,比上年增长40.5%,农民人平纯收入2770元,比上年增加326元,增长13.3%。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161人(含个体工商户),其中参保职工12094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3067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650人,比上年增加1339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6874人,比上年增加374人。年末机关事业保险参保人员3245人,支付547人,发放保险金684万元,企业养老保险支付3067人,支付1700万元。医疗保险当年支付629.68万元,失业保险当年支付331.17万元。全县共有8173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2795.3万元,增长14.8%,累计发放社保和低保资金3732.4万元,增长15.4%,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下岗失业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城镇特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