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宜城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实施“环境立市、三产活市、工业强市”战略,围绕“打造绿色楚都,建设和谐宜城”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589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415 万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25779万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14701万元,增长10.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61元,比上年增加389元。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9.21:30.64:30.15调整为36.02:33.46:30.52。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2%和5.0%。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为103.4 %,衣着价格指数为101.5%,居住价格指数110.7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101.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8.6%。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就业人员33.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4.51万人,增加0.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产品价格下降和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一定困难;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仍然十分突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 %。粮食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3.1万亩,比上年增加 18.5万亩,总产达到46.29万吨,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夏粮总产11.11万吨,增长54.8%;秋粮总产35.18万吨,增长3.9 %。油料播种面积40万亩,比上年减少8.3万亩,总产8.23万吨,下降19.6%。棉花播种面积8.3万亩,同比减少1.2万亩,总产6243吨,下降14.1%。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生猪出栏48.1万头,比上年增长15.9%,牛出栏4.61万头,增长6.8%,家禽出笼692万只,增长6.1%。全年肉类总产量5.75万吨,比上年增长2.6%。禽蛋产量1.55万吨,增长1.6%。,水产品产量2.38万吨,增长1.7%。全年造林面积2333公顷,同比增长133.3%。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9.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4 %;农用拖拉机68001台, 比上年增长12.2 %。农村全年用电量583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09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6.24亿元,增长20.9 %;集体企业产值0.03亿元,比上年下降37.4%;股份制企业产值14.22亿元,增长50.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1.58亿元,增长2.6 %;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产值0.68亿元,增长8.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3.20亿元,增长43.4 %,重工业产值9.55亿元,增长25.2 %。 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全年民营工业完成产值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65.2%。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36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7.2%,与上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2299万元,增长37.1 %。上等级建筑施工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7.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5%,累计房屋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2.97万平方米,下降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60124万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投资3984 万元,下降74.6 %,城镇和工矿区私人投资7960万元,下降33.1%,农村私人投资11418万元,增长57.4 %。在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中,民营经济投资35199万元,比上年增长27.6%。 招商引资再结硕果,一批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年来,全市共签订各类投资项目120个,协议投资19.5亿元,实际到位6.7亿元,同比增长72.3%,银轮汽配、圣德药业、楚都酒业等一批工业项目落户宜城,并相继开工建设。城乡路网建设完成当年任务,市区几条主干渠道整修一新。雅新扩产,新一中等工程已发挥效益。新增生产能力有,化纤布200万米,印花床单25万条,城市道路改扩建5公里,整修公路299公里。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2005年,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1846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9%。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603公里,比上年增加28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9.7公里,二级公路200.1公里,三级公路353.3公里,市区公交线路7条。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02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旅客周转量2686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7%。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7 万元,比上年增长13.8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1595户,新增用户749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470户,乡村电话用户34125户;移动电话用户120054户,新增用户27953户。电话普及率为30.4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3550户,比上年增长57.9%。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44亿元,增长1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9亿元,增长1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79亿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1.39亿元,增长25%;其他行业零售额4.16亿元,增长10.8%。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8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7.4%。其中:雅新家纺822万美元,襄樊现代大山农业573万美元,富亿织造122万美元,凌飞菌业110万美元。在出口产品中,纺织类产品比上年增长3.6%,化工产品类比上年增长40.9%,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37.2%。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