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老河口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统筹发展、富民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趋好、效益提高、活力增强、后劲提升、民生改善、发展协调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是198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1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03亿元,增长18.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增长11.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9%,其他服务业增长23.7%。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0.6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3%,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8%,涨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9%,衣着类价格下降6.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8.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4.5%,居住类价格上涨2.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7%,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4.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物价涨幅较快,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资源环境与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2007年,全市粮食面积52.26 千公顷,比去年增加0.8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32.09万吨,同比增加1.75万吨,是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年棉花总产量3955吨,同比增长23.2 %;全年油料总产量1.93万吨,同比增长20.6%;蔬菜总产量60.02万吨;全市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全面增长。生猪出栏达到37.61万头,同比增长15.7%;羊出栏6.08万只,同比增长6.7%;牛出栏4.15万头,同比增长1.0%;家禽出笼539.27万只,同比增长8.6%;禽蛋产量2.55万吨, 同比增长1.7%;水产品产量3.77万吨,同比增长50.7%。 农村用电量347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0%;化肥施用量14.85万吨,比上年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76家,比上年增加15家,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19.3%,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1亿元,增长25.0%。支柱行业、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市食品、化工、建材、汽车、纺织等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达到45.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化工、食品加工两大支柱行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9.71亿元,同比增长203.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70.6%。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纱产量2.82万吨,同比增长9.0%;布产量3863.73万米,同比增长25.3%;服装71.7万件,同比增长123.4%;水泥产量87.42万吨,同比增长15.7%;汽车及改装车产量1.05万辆;发电量48767万千瓦小时。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28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利润0.78亿元,增长6.6%;完成税金总额1.27亿元,增长4.7%;亏损企业比同期减少6家,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的1192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205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1.56,比上年提高9.03个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35次比上年加快0.18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66094元/人,人均提高7768元;资产负债率64.65%(逆指标),下降2.53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7亿元,比上年增长45.2%,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32亿元,增长50.3%,施工项目达14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9个。2007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3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99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5.2 % 。 一、二、三产业增速基本协调。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53亿元、5.1亿元和7.94亿元,分别增长22.1%、68.5%和36.8%。 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7554万元,增长67.6 %。房屋施工面积达到9.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63 万平方米,增长30.0%;商品房空置面积1.31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继续升温。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1亿元,增长18.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52亿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6.99亿元,分别增长18.6%和1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74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2.69 亿元,增长20.1%;其他行业10.08亿元,增长17.1%。 六、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5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5.2%。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公路通车里程1454.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1141.7公里,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0.7公里,国道28公里,省道41公里,县道224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全市货物周转量479万吨公里,增长7.8 %;旅客周转量876万人公里,增长5.0%。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邮电业务营业收入1.17亿元,增长15.8%,其中电信业务营业收入0.97亿元,增长17.9%;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57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0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0.89万户。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态势良好。2007年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国税收入0.21亿元,同比增长0.06%;地税完成0.56亿元,同比增长21.9%。财政总支出完成5.62亿元,同比增长25.6%。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1%,其中:储蓄存款36.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企业存款5.6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6.9%。全市完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1%,其中:短期贷款10.47亿元,增长5.3%;中长期贷款15.31亿元,增长50.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5家,其中2007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项,有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87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9件,外观设计专利28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