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保康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呈现出建设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2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9.2%。人均生产总值为6823元,增长15.5%。 经济结构得到调整。2007年,全县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26:39调整为35:27:3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加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家增加到25家。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市场物价趋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4.7%。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7年,全县粮食面积30.83千公顷,比去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11.08万吨,是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年油料总产量0.88万吨,同比增长11.4%,全年蔬菜总产量11.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8%;全县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全面增长。生猪出栏达到23.8万头,同比增长7.5%;羊出栏4万只,同比增长1.1%;家禽出笼86万只,同比增长4.7%;水产品产量320吨,同比增长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83.8%。磷化、水电两大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7年全县磷化工业实现产值2.6亿元,增长12.7%;水电工业实现产值1.1亿元,增长77.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7.68亿元,增长38.9%。 全县主要产品产量如下:磷矿石产量152.2万吨,同比增长29.1%;黄磷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26.8%;水泥产量11.9万吨,同比增长5.8%;发电量3101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9.7%。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7%,全年25家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8511万元,增长24.8%。 建筑业稳定发展。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企业5家,增加1家,从业人员1300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为11和8万平方米。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3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城区防洪和沿河公园改造工程、神艺大楼、人力资源综合大楼建设,农村路网、电网、通讯网延伸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的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采矿业完成6000万元,比上年净增4000余万元;制造业完成投资2.7亿元,比上年净增1.5亿元。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10万元,增长18.5%。分地域看,县零售额完成45430万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47580万元,分别增长21.8%、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490万元,增长11.5%;住宿餐饮业15046万元,增长13.6%;其他行业34474万元,增长31.4%。外贸出口额361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2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69公里。全县货物周转量24150万吨公里,增长5%;旅客周转量13530万人公里,增长5.1%。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86万元,增长10.5%;电信业务总量2053万元,增长5.9%。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6.8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5000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接待国内旅游者35.5万人次,增长13.1%;国内旅游收入15200万元,增长21.6%。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态势良好。2007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0939万元,同比增长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67万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国税收入1344.9万元,同比增长30.9%,地税完成3883.8万元,同比增长23%。财政总支出完成26596万元,同比增长29.2%。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544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5%,其中:储蓄存款10599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0.9%;企业存款5052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9.4%。全县完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273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7.1%,其中:短期贷款44719万元,下降40.1%;中长期贷款35571万元,增长16.6%。全年货币累计回笼4.6亿元,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461万元,增长1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6万元,增长23.9%;寿险保费收入2585万元,增长12.4%,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80万元,意外险保费收入60万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741万元,增长8.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项,共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3项,获无偿资助经费近78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38件。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6所,在校生2.9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3875人;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1.4万人;小学87所,在校生1.1万人。全县现有专任教师188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66%;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5%。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8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86张;卫生机构人员10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48人,执业医师330人,注册护师(士)216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8.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7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6.7%。新出生人口1783人,人口出生率为9.24‰;死亡人口1822人,死亡率为1.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4‰。全县男女性别比为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