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老河口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3-12 襄樊市老河口市统计局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625万元,同比增长76.8%。其中:新材料增加值4519万元,同比增长110.6%,光机电一体化增加值1272万元,同比增长21.5%,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增加值833万元,同比增长57.4%。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在校生7.11万人。其中普通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0.33万人;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2.91万人;小学72所,在校生3.87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0.3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广播覆盖率为90.0%;电视覆盖率为9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07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16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10张;卫生机构人员0.3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0.16万人,执业医师719人,注册护师(士)45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体育场地5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4个。2006年参加襄樊市级以上的青少年级别中获得了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5枚的较好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2.18万人(为公安年报数),比上年增长1.5%,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新出生人口0.7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4‰;死亡人口0.24万人,死亡率为4.6‰;全年净增人口0.5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2.6∶100。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32元,同比增长9.2%;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52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5.9平方米,增加1.1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增长9.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增加2.2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7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82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上年的120元提高到130元。

十二、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进一步成效。2006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积39.79千公顷,比同期增加2.34千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85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533吨,比上年减少259吨。全年造林面积2.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5千公顷。

安全生产情况。2006年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46.6%,上升22.2%、2.0%和139.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老河口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