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2 漳州市统计局

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54个,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38个;注册合同外资7.85亿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5.50亿美元(验资口径),增长9.9%。新批外资项目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其中,台资项目70个,实际到资3.40亿美元,增长40.0%,香港项目70个,实际到资1.37亿美元,下降35.0%。新批外资项目中第二产业项目116个,实际到资4.85亿美元,增长19.7%。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49万美元,下降68.0%;完成营业额539万美元,增长10.0%;对外派出劳务人员433人,下降52.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3.25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公路运输货运量3609.42万吨,增长2.5%,水路运输货运量995.56万吨,增长4.8%;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38.93亿吨公里,增长8.7%,水路运输货运周转量4.61亿吨公里,增长62.4%。公路客运量5336.98万人,增长3.1%,水路客运量134.81万人,增长5.7%;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27.55亿人公里,增长0.4%,水路运输旅客周转量2598.33万人公里,增长11.3%。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043.63万吨,增长18.6%,集装箱吞吐量34.35万标箱,下降12.4%。

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30.10亿元,增长7.8%;邮政业务总量3.34亿元,增长12.4%。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22.47万户,移动电话325.99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用户28.71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与澎湖列岛地质公园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42万人次,增长10.8%,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3.53万人次,增长7.5%。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113.79亿元,比上年增收12.21亿元,增长12.0%。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2.84亿元,增长4.3%;地方级财政收入70.95亿元,比上年增收10.46亿元,增长17.3%。全年财政支出120.04亿元,增长30.1%,其中,教育支出23.28亿元,增长38.7%,科学技术支出1.47亿元,增长1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48亿元,增长31.0%,医疗卫生支出8.98亿元,增长24.4%,农林水事务支出14.19亿元,增长133.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6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企事业存款211.64亿元,增长31.9%;储蓄存款余额507.04亿元,增长15.4%。本外币贷款余额655.80亿元,增长32.3%,其中,短期贷款358.66亿元,增长36.5%;中长期贷款261.70亿元,增长20.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633所,全年招生23.76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93.1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所,全年招生1.82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5.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16万人,年末在校生5.6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1万人,年末在校生8.36万人;初中招生5.80万人,年末在校生17.65万人;小学招生5.28万人,年末在校生34.24万人;幼儿园入园5.87万人,年末在园幼儿13.56万人。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受惠学生53多万人;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抗震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市实验小学新校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1%,高考上线人数超过3万人。

漳州市和11个县(市、区)再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至200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65亿元,增长11%。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09年,共有3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全年各级星火计划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5项。全年有33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专利授权量789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馆12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11个,图书馆10个,专业艺术团体11个,电影放映单位10个,影剧院1家。《闽南日报》年发行2112万份,《漳州广播电视报》年发行234万份。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地方特色文化得到弘扬,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工程29个,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木偶节,海峡现代影视文化城正式落户。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工作基本完成。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84个,实有床位数9307张,卫生技术人员11586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新建、续建乡镇卫生院38所,填平补齐基本诊疗设备43所,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力有效,出生缺陷三级干预网络初步建立。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第十一届市运会成功举办,漳州体育场筹建工作有序推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200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11.7‰,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6.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71.77万人,常住人口480.00万人,城镇化水平4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6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4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15元,增长7.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79元,增长5.9%;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1%和46.2%。

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继续确保100%社会化足额发放,共为9.63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1.0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3235.30万元。共有40.04万名企业职工和7.23万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工伤保险24.53万人,0.34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女工生育保险参保19.13万人,0.16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16.57万人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40.9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38万人、医疗保险8.47万人。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在全省率先出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和市直国有集体企业困难职工大病医疗保险二次补偿暂行办法,有效解决部分困难群众医保问题,参保患者平均报销比例提高7.6%。新农合参合率97.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8%,分别提高5个和32个百分点,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5869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落实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全面完成6家挂牌督办企业污染治理任务,依法关闭高污染、高耗能、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企业27家。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8家省市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