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禹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1 许昌市禹州市统计局

禹州市统计局

(2006年6月1 7 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 合

2005年,我市整体经济增势强劲,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据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54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长速度为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145万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958761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工业增加值907144万元,同比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321428万元,同比增长12.3%。速度、结构和效益基本协调统一。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2.0/65.9/2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服务业规模仍然不够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二、农 业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2005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0.2亿元,增加值17.4亿元,分别较年增长4.6%和4.6%。

种植业生产基本稳定,获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453694吨,比上年增产0.7%。其中夏粮224062吨,比上年减少2.7%;秋粮229632吨,比上年增长3.3%。烟叶和药材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有所调整。全年棉花产量1927吨,比上年增长18.7%,蔬菜产量294515吨,比上年下降7.1%。油料产量17649吨,比上年增长1.9%。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达23580公顷,比上年增长15.5%。烟叶、水果等农作物持续增产。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763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933公顷,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畜牧、水产业保持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5571吨,同比增长2.0%;水产品产量1050吨,同比减少4.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4.2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543台和3.0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719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265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7712公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13141万元,比2004年增长19.7%。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1913万元,增长28.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20695万元,比上年下降6.3%;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29116万元,比上年增长21.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72205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9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70943万元,比上年增长29.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2005年,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40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0%,产销率达98.3%。利税总额229579万元,比上年增长47.6%;产成品库存19780万元,比上年增长7.0%;应收帐款净额58668万元,比上年下降26.1%;亏损企业亏损额3424万元,比上年增长59.6%;亏损面2.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竣工房屋面积198066平方米;施工房屋面积274552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84774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5651万元,比2004年增长38.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93749万元。城镇投资336629万元,增长40.7%。农村50万以上投资164022万元,增长29.8%。农户投资45000万元,增长55.3%。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4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旅客周转量完成75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3%。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641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896万元。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08199门。年底全市装机门数达到149143门,比上年下降12055部。年底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270户,比上年增长1441户。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发展。

旅游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2005年我市旅游经济水平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旅客1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599.26万元,比上年增长38%;接待海外旅游者1150

人次,比上年增长19.8%,旅游创汇收入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旅游行业队伍继续壮大。全市共新增国内旅行社2家,全市旅游经营单位达到24家,其中星级饭店4家,旅游景区(点)7家,国内旅行社10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旅游车队1家。

六、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稳步运行,市场销售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380万元,增长14.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6985万元,增长15.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4395万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5031万元,增长10.5%;餐饮业72267万元,增长36.5%;其他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51966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069万元,增长25.0%;财政支出777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4349万元,增长17.4%。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5944万元,比年初增长1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967万元,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为276060万元,比年初下降2.5%。其中:短期贷款253193万元,增长13.4%;中长期贷款19912万元,增长88.4%。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792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71万元;寿险保费收入8721万元。全年赔付给付额156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974万元,寿险赔付给付金额594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拥有普通高中(含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28230人;初中85所,在校学生73092人;小学446所,在校学生1119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