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禹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1 许昌市禹州市统计局

禹州市统计局

(2003年4月21日)

2002年,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认真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初步测算,200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2.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5.0亿元,增长10.5%。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4.1∶58.9∶27.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偏低。

二、农    业

2002年,农业生产呈良好发展势头,农作物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种植业生产基本稳定,战胜了严重的干旱灾害,仍获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376105吨,比上年减产21.5%。其中夏粮173678 吨,比上年下降21.5%;秋粮202427吨,比上年减少 21.5%。棉花和烟叶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有所调整,全年棉花产量2570吨,比上年增长10.5%,烟叶产量4841吨,比上年下降29.6%。油料产量14026吨,比上年减少1.2%。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达10000公顷,比上年增长129.4%。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持续增产。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00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333公顷,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畜牧、水产业保持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9081吨,增长6.6%;水产品产量1020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3.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533台和2.97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427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942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5033公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1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9072万元,增长1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 90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7.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2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4.1%;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9303万元,比上年增长 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2563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3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2002年,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208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4%,产销率达97.2%。利税总额73985万元,比上年增长37.9%;产成品库存23063万元,比上年下降8.5%;应收帐款净额 57955万元,增长29.0%;亏损企业亏损额6455万元,增长2238.8%;亏损面3.95%,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8854万元,下降24.4%;完成建安工作量54634万元,增长1.0%;单位工程施工个数54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810万元,下降 34.9%。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55129万元,下降59.5%;更新改造投资10251万元,增长55.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4080 万元,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36543平方米。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18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6%。旅客周转量完成737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9.9%。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036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55万元。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06504门。年底全市装机门数达到156977门,电话普及率达13.31部/百人。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高速发展。

六、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稳步运行,市场销售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116 万元,增长10.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3560万元,增长10.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7558万元,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7724万元,增长13.0%;餐饮业37427万元,增长10.0%;其他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七、对外经济

2002年,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市累计完成出口额4042.7万美元,同比增长14.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2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7亿元,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4亿元,增长22.7%。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8亿元,比年初增长2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2亿元,增长 20.6%。各项贷款余额为25.8亿元,比年初增长12.0%。其中:工业贷款余额31522万元,增长32.5%;商业贷款余额46769万元,增长 4.1%;农业贷款余额86789万元,增长13.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282万元,增长9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40万元;寿险保费收入6742万元。全年赔付额859万元,增长37.4%。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757万元,寿险给付金额102万元。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520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数2281万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拥有普通高中(含职业中学)11所,在校学生15344人;初中80所,在校学生79302人;小学569所,在校学生129262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2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约有62%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其中高档次的文化大院57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8个,床位171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571张;卫生技术人员255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 2083人;医生916人。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3个,床位635张。全市农村都有卫生医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