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禹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1 许昌市禹州市统计局

禹州市统计局

(2002年4月17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认真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初步推算,200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3.3 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0.5%。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1∶57.8∶27.1。

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2%。其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升了1.8%、7.6%、1.6%、0.3%、 1.4%,而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分别下降了0.4%、2.6%和0.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偏低。

二、农    业

2001年,农业生产呈良好发展势头,农作物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种植业生产基本稳定,战胜了严重的干旱灾害,仍获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479035吨,比上年减产7.6%。其中夏粮221196吨,比上年增长1.1%;秋粮257839吨,比上年减少13.9%。棉花和烟叶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有所调整,全年棉花产量2326吨,比上年增长20.4%,烟叶产量6881吨,比上年增长31.3%。油料产量14191吨,比上年增长25.0%。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达4360公顷,比上年增长20.6%。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持续增产。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47.9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0000公顷,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畜牧、水产业保持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187吨,增长6.0%;水产品产量1008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9%;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481台和2.82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314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789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3700公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40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6930万元,增长1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 58857万元,比上年增长22.6%;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25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7598万元,比上年增长 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9101万元,比上年下降5.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0421万元,比上年增长29.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2001年,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6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产销率达99.2%,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1734万元,比上年增长35.3%;产成品库存27150万元,比上年下降 6.4%;应收帐款净额48447万元,下降3.8%;亏损企业亏损额324万元,下降79.3%;亏损面2.8%,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8342万元,增长8.2%;完成建安工作量54079万元,下降18.1%;单位工程施工个数44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565万元,下降 12.5%。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36239万元,下降17.9%;更新改造投资6579万元,下降46.8%;其它投资190万元,下降 76.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264万元,竣工房屋建筑面积54579平方米。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58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2%。旅客周转量完成692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4%。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100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11万元。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07472门。年底全市装机门数达到 147093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2.53部/百人,比上年提高0.92部。2001年末移动通信用户达到46130户。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高速发展。

六、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稳步运行,市场销售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803 万元,增长11.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9487万元,增长3.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5316万元,增长2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8439万元,增长11.2%;餐饮业34020万元,增长13.5%;其他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七、对外经济

2001年,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市累计完成出口额3538.7万美元,同比增长2.2%。全年实现外商直接投资302.8万美元,比去年增长1.9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1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增长 10.5%。财政支出3.41亿元,增长43.6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13亿元,增长50.9%。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5亿元,比年初增长17.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8亿元,增长 18.1%。各项贷款余额为24.4亿元,比年初增长6.0%。其中:工业贷款余额39342万元,下降20.4%;商业贷款余额63310万元,增长 36.1%;农业贷款余额77931万元,增长15.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306万元,增长16.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37万元;寿险保费收入3069万元。全年赔付额2201万元,增长23.1%。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587万元,寿险给付金额1614万元。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0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2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数0.3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