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南乐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436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375万元,增长8.3 %;第二产业增加值202407万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90561万元,增长17.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6.4:42.9:20.7变化为32.9:46.4:20.7,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1%,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8%、62.8%、18.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892元。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490万元,比上年增长78.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4.0%和17.4%。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衣着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0%,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3.0%。 二、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394251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夏粮总产量达216496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达177755吨,增长7.7%。棉花总产量为3645吨,增长59.9%。油料总产量33984吨,增长2.6%。水果总产量为151427吨,增长27.1%。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53502吨,比上年增长10.5%;禽蛋产量62404吨,增长4.5%;牛奶产量2637吨,增长3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867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565万元,增长38.7%。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2%。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0.0%,食品制造业增长4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5.2%,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61.9%,金属制品业增长32.3%,木材加工及草制品业增长71.6%,工艺品及其制造业增长81.8%。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99032元,增长4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96.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6900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利税总额58855万元,增长112.1%。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679万元,比上年增长5.9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695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875万元,增长39.1%;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93万元,增长47.2%: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5527万元,增长10.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70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3772万元,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15106万元,增长17.3%;其他行业零售额1830万元,增长0.8%。 六、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907万元,比年初增长2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004万元,增长16.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840万元,增长20.9%。 七、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2006年末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652人 ;全县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1993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4516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 %。电视台1 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病床床位787张;从业人员915人,其中执业医师384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机构 1个,妇幼保健院1个,诊所158个,农村卫生室512个。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6年全县出生人口4897人,出生率9.98‰;死亡人口2778人,死亡率5.66‰;全年自然增加人口2119人,自然增长率4.32‰。年末全县总人口49.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3万人,占8.2%;农业人口45.15人,占91.8%。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5元,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22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8元,比上年增长16.0%。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