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南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1 濮阳市南乐县统计局

南乐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好水平,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73584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853万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162310万元,增长29.1%;第三产业增加值76421万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3:37.4:23.3变化为36.1:43.4:20.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7644元。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882万元,比上年增长13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7.4%和13.5%。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2%,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7.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365732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夏粮总产量达200645吨,增长0.9%;秋粮总产量达165087吨,增长0.7%。棉花总产量为2279吨,增长2.8%。油料总产量33112吨,增长7.4%。水果总产量为119110吨,增长23.9%。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8411吨,比上年增长8.3%;禽蛋产量59738吨,增长11.7%;牛奶产量1900吨,增长69.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47690万元,比上年增长32.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804万元,增长64.0%。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2%。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2.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0.7%,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61.7%,木材加工及草制品业增长12.3%,工艺品及其制造业增长48.4%,电力供应业增长1.2%。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70494元,增长7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95.5%,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47698万元,比上年增长92.5%;实现利税总额27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5%。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585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58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749万元,比上年增长94.3%,其中,其中城镇投资66963万元,增长99.8%;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680万元,增长214.4%: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3106万元,增长19.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9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9927万元,增长14.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280万元,增长13.2%;其他行业零售额1815万元,增长3.4%。

六、交通、邮政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394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8%。旅客周转量1375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1.5%。

邮政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35万元,比上年增长31.2%。

七、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106万元,比年初增长1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872万元,增长1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0977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2005年末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2450人;全县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5018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4585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4150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病床床位90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50张;从业人员990人,其中执业医师374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诊所186个,农村卫生室512个。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5年全县出生人口4721人,出生率9.66‰;死亡人口2869人,死亡率5.87‰;全年自然增加人口1852人,自然增长率3.79‰。年末全县总人口48.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6万人,占8.1%;农业人口45.01人,占91.9%。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3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1元,比上年增长2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2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7元,比上年增长28.1%。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67.4万平方米。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