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宝丰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完成了西环路南延工程、为民路南延工程和东一环及龙兴路中段、北段路灯安装工程;完成了文笔山森林公园绿化和迎丰渠清淤、覆盖绿化工程。开工建设了为民路北延工程和人民路东段下水道及路灯改造工程;玉带河花苑小区已基本完工;城建住宅小区工程进展迅速;东城区建设全面展开,东二环路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6.4%。按销售地区分,县的消费品零售额54948万元,增长29.3%;县以下零售额45373万元,增长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2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餐饮业零售额16666万元,增长37.5%。 六、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5459.7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4.05%,公路客运周转量2785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1.2%。年末全县公路线路里程达到449.259公里,其中国省两级100.919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11万元,比上年增长89.8%。年末全县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0769门,比上年增长53.3%,小灵通用户达到6997户,手机用户70097户,新增手机用户7527户;固定电话用户63888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0817户,乡村电话用户23071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802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受全县经济形势持续走好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210万元,比上年增长59.4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736万元,增长44.87%。全年累计地方财政支出27897万元,比上年增长34.6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6339万元,增长27.41%。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1155万元,比年初增加48135万元,增长20.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55468万元,比年初增加46733万元,增长22.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3585万元,比年初减少30194万元,同比下降22.6%,其中只有农业贷款增长,全年共新增3181万元,增长5.9%。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财产险保费收入854万元,财产险支付赔款546万元,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1888万元,人寿险支付赔款70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40人,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0项。申请专利2项,审批2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科教兴宝”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总数189所,教职工5901人,在校生人数73608人,其中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7159人,新增招生人数2370人;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30545人,新增招生人数8891人。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毕业人数20749人,其中高中毕业人数1431人,初中毕业人数953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为300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5万册。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台覆盖率99%;电视台1座,电视台覆盖率95%,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800户。档案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全县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保藏档案4.6万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义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78个,拥有床位数940张,卫生技术人员1024人,其中执业医师241人,执业助理医师133人,注册护师和护士301人。农村医疗点362个。全各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所增加,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妇女儿童保健、职业病防治、社会无偿义务献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我县运动员在市六运会上共获奖牌26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9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大营镇分别荣获全国、省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实验小学获得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先进。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我县环境保护工作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对关停取缔小锅炉的监管力度,对2家耐火材料厂实行了关闭,治理7家企业,加大了秸杆焚烧工作的监督力度,今年我县农作物秸杆焚烧现象大幅度减少,大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为保护水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宝丰县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杜绝了在应河两岸宝丰辖区内放养家禽和采沙等污染水环境现象发生,确保水源地上游的水质不受污染,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全年完成环境治理项目6个,工业废水排放量520万吨,大气平均降尘量12.6吨/平方公里。月。年末全县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133人,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2个。 十一、人口、社会、劳动保障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67‰。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481813人,其中城镇人口88499人,农村人口393314人,城镇化率达18.55%。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5434.34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物价因素增长9.44%; 人均消费性支出4137.69元,增长11%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63%。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077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2819.4元,增长15.5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83.85元,增长18.6%。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10台,冰箱78台,空调器60台, 洗衣机98台。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59台,冰箱7台,空调器1台,洗衣机53台。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一部分低收入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6022人次参加了就业培训,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5000名,有924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45万元。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统筹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统筹、医疗费用统筹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全县已有12693名职工和29508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15228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统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为24617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0558人,退休人员3995人,离休人员64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老年福利机构11个,床位206张。全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总人数1882人。优待优抚户数794户,优抚对象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391人,优抚对象享受定期补助人数1491人。接收退伍军人214人,妥善安置了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安置退伍军人11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