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罗庄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财税稳定发展。全年地方财政收入5.57亿元,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4.48亿元,增长7.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0.4%。地方财政支出8.37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医疗卫生支出469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21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260万元,教育支出2102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18万元,文化体育传媒支出493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112万元。 国、地税收入合计15.47亿元,同比下降25.3%,其中国税收入12.15亿元,同比下降32.6%;地税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23.4%。 金融形势良好。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98亿元,比年初增加29.3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23亿元,比年初增加16.46亿元,同比增长24.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5.64亿元,比年初增加8.29亿元,同比增长6.5%。 保险业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收入17767.86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63.99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3003.87万元。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159.61万元,同比下降12.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3490.95万元,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668.66万元。 七、科技、文教、卫生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科技研发中心4个,我区累计建立各类科研机构63家。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全区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36个,有20项新产品申报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 2009年共申请专利212件,授权专利17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件,位居全市第一。科技兴农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8项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4项。 文化体育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区委区政府投入300余万元对区文化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区文化中心总投入16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建筑面积达到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全区建成105个村居文化大院,占村居总数的85%,97个村居设立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取缔黑网吧52家,查缴非法音像制品3万余盘,对一批侵权盗版制品及非法出版物进行了集中销毁。组织参加了首届“放歌齐鲁”原创山东民歌大赛和全市文化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及第二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区文化馆创作演出的舞蹈《大中华我的家》荣获山东省“歌颂新中国·喜迎全运会”群众文化活动三等奖、歌曲《和谐家园》获优秀奖。体育方面实现了新跨越。2009年,我区实施7130全民健身工程,6个街道办事处建成了全民健身广场、一个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全民健身特色工程、3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区文化体育局与团区委联合主办了2009年“华盛江泉杯”乒乓球比赛,在全区掀起了热爱乒乓球运动的新高潮。我区销售体育彩票突破2000万元。 教育事业均衡健康持续发展。我区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5220人,初中新生5288人,高中新生2067人。全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6%。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91.6%。学年末,在校学生53086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258人,初中在校学生15251人,小学在校学生28456人,职业学校在校生3121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快速推进,全区投入建设资金2563万元,校改面积30208平方米。50%的城区小学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建成校园网络的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93.4%,中小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均达100%。 卫生医疗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09年度,全区共有25.40万名农民自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居参合率为100%,农业人口参合率99.7%。按照人均100元的标准,共筹集资金2539.65万元。全区共兑付门诊住院医药费2820.17万元,其中门诊支出706.02万元、住院支出2114.15万元,受益28.36万人次,住院补偿万元以上130人次。全区建证建卡儿童8057人,建卡建证率均在98%以上。共接种各类疫苗12.7万余人次,其中“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7%以上,在人群中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53处,其中医院、妇保院、疾病中心及卫生院13处,医院及卫生院病床1898张,比去年增加17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26人,比去年增加10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20人,比去年增加60人,执业护士806人,增加42人。 八、工商管理、城乡建设、技术监督、安全生产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稳步开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1547户,注册私营企业184家,内资企业6家,累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12245户,私营企业1083家,内资企业184家。为下岗失业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个体工商户43户,私营企业15户,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455人。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减免各项费用3160余元。规模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积极性明显上升,我区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件、著名商标11件,罗庄知名商标16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区共有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家,省级企业15家,市级企业26家。全年“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共接收来电、来访、来函、转办等信息873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万元,办结率达到98%以上。 城乡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全区以“点、线、面”整体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到102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增加到128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456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7.6%、60.0%和12.7平方米。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中国名牌产品累计达2个;新增山东省名牌产品3个,累计达13个;新增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在争创服务名牌方面实现零突破。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等基础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区采标企业已达19家,质量体系认证49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90%以上采用国家标准生产,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标准水平。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67起,同比下降19.3%;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5人,同比下降3.8%;各类事故受伤人数46人,同比下降16.4%;各类事故经济损失28万元,同比下降6.0%。 九、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034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961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77元,同比增长4.1%。人均GDP为52523元,增长13.7%。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993元,同比增长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