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邹平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全县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381.3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783.3万元,下降19.3%;人身保险费收入12598万元,增长14.0%。全年财产险业务支付赔款2317.1万元,赔付率为83.2%;人身险业务支付赔款和给付3251.6万元,赔付率25.8%。 八、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新的提高。全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04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42项,县级6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63件;授权专利25件。全年共组织实施县级以上科技计划60项,其中省级以上3项;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星火奖31项,申报省以上科技项目5项。 质量技术监督继续加强。按照《名牌产品培植发展计划》,对西王集团、三星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芳绿乳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进行了重点培植,使3家企业的3个产品获得了山东省名牌产品,1家企业的1个产品获得了山东省免检产品,1家企业获得了山东省质量管理奖,使我县山东名牌产品达到了7个,山东省免检产品达到了8个。有41家企业取得了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5家企业通过了市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8家企业拿到了受理证书。新办代码证441个,数字证书280个,IC卡200个。办理标准登记316个,企业标准备案71个;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棉纱、棉布,三星公司的玉米油,天地缘公司的纸巾纸,芳绿的纯牛奶等7个企业的10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2个产品办理了采标标志;累计全县已有28个企业39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6个产品办理了采标标志。申办商品条码8个。累计有92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5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3家企业进入ISO14000认证程序,3家企业通过OHSAS18000认证,3家企业进入OHSAS18000认证程序。7家企业15个产品通过了“3C”认证;4家企业通过了HACCP认证。全年检定大衡265台(次),台案秤5280台(件),木杆秤3900支,周期受检率达到96%,周期检验合格率达到100%。检定计量器具1560台(件)。对550个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抽样合格370个批次,综合合格率达67.3%。 气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增雨防雹工作取得新成绩,共组织了11次高炮增雨防雹作业,38个炮、箭作业日,增加降水500万立方米,减少了因灾造成的损失。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县被各类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本科生1679名,比上年增加319名。全县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数明显增加。高中招生5698人,在校学生达16529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62人和2929人。初中招生3412人,在校学生48383人,比上年增加560人。小学招生9203人,在校学生50071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县幼儿园141所,在园幼儿数23871人,比上年增加29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92人。职业中学招生3210人,在校学生7696人,比上年增加1338人。 文化广电事业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藏书5000份以上的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全县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全县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达到11小时30分,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87小时30分,通有线电视的村达到630个,总用户1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4.6%,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2%。全县电影放映单位33个,放映场次2300场。并成功举办全县第三届读书文化节。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2所,其中:医院4所,卫生院1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197张,比上年增加196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792人;其中:医生882人,增加63人;护师、护士498人,增加44人。乡村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61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2004年我县运动员成冉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勇夺八人赛艇第四名。在国内的各项比赛中,我县运动员获得“省希望杯”年度比赛8枚金牌、4枚银牌、17枚铜牌,另有28人次进入省比赛前八名。全市年度比赛中,获金牌111枚、银牌61枚、铜牌51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为全市第一。本年度我县向上输送各类体育人才47人。 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71个,共投资11801.8万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完成投资额19151万元;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31501.8万元。在建的国家第二期“绿色工程”规划项目2个,已竣工1个,累计完成投资43356万元。全年共审批项目66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废水实际处理能力达到4.64万吨/日,废气实际处理能力达到386.85万标立方米/时。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县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处,面积1727.4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3.76%。已初步制定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工作规划。全县农业秸秆禁烧面积为24680公顷,禁烧区内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5%。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县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上年的7411吨上升到34504.16吨,增加排放27093.16吨。 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加强,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建了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系统。深入开展了环境空气、河流湖库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全县环境状况公报和空气质量周报,全年获取有效监测数据6923个以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开工城建项目36个,完成投资13.5亿元,县城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全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8%。南部新区建城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完成示范小区、黛溪花园、阳光花园等57.4万平方米住宅建设,完成侯家、周乔、黄西、黄东等小区39.5万平方米旧村改造;建成商业步行街西段。新增城市道路368.6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5.7万吨/日,用水人口20万人,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园林绿地516公顷,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68标台。完善绿化了老城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老城区新建公厕11座,改造4座;全年绿化总投资3500万元,绿化总面积8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7.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7%。完成第三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各镇共完成各项规划19个,全县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70%,长山镇、魏桥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0%以上。魏桥镇被建设部等六部委列为国家级重点镇。今年完成“百件实事”项目112项,完成投资8.07亿元,公建项目投资22710万元,面积27.81万平方米;道路桥梁建设98.18公里,投资16504万元;商贸楼投资10950万元,面积12.58万平方米;“四化”工程投资5210万元;热电厂扩建工程2个,变电站3个,投资21700万元。“百件实事”以外的项目实现投资4.9亿元。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