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武城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德州市武城县统计局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63亿元,比年初增加4.1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1亿元,比年初减少0.5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29亿元,比年初增加4.61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29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其中工业贷款7.44亿元,比年初增加0.21亿元;商业贷款5.23亿元,比年初减少0.60亿元;乡镇企业贷款0.83亿元,比年初增加0.11亿元;农业贷款12.35亿元,比年初增加1.03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0.03亿元,比年初减少0.06亿元;其他短期贷款2.35亿元,比年初增加1.41亿元;中长期贷款3.86亿元,比年初减少0.38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10亿元,比年初增加0.03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企业保险、家庭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均有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支付各种赔款1125万元,增长38%;保险赔付率为8.9%。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技术事业稳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200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4%,全县列入省级以上项目2项,市级科研计划2项,专利申报量达37项。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9所,在校生26145人,其中:初级中学17所,当年招生4436人,在校生15547人;完全中学1所,当年招生2451人,在校生8594人;职业中学1所,当年招生794人,在校生2004人;小学62所,当年招生5089人,在校生27001人;幼儿园145处,在园8604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毕业升学率100%。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家,全年共演出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80千册;剧院、影剧院2个,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个。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1000瓦发射机3套,300瓦发射机1套,微波设备3路,闭路电视设备36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1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2处。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58人,其中医生333人,卫生防疫人员98人。全县拥有医疗床位686张。

体育事业稳定发展。拥有体育场馆1个,积极组织并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2007年全县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89场次。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年末城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19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52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0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60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62.9%和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90公顷,增长20%,城市绿化覆盖率为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平方米。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我县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年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892吨。

十一、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总水平稳中略升,涨幅有所回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5.01%,物价涨幅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2007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01%。其中,食品、居住、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及用品指数分别为113.95%、102.20%、102.09%、100.93%、102.47%,分别比上年上升13.95%、2.20%、2.09%、0.93%和2.47%。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377495人。全年出生人口5097人,出生率13.6‰。死亡人口2757人,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6.3‰。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人数29299人,增长2.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8246万元,增长47.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467元,增长43.3%。再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全县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5处,2007年,新增城镇就业4600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1060人;改扩建、新建乡镇敬老院6处,集中供养率达70%。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4.01元,增长36.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795.16元,增长16.9%。其中食品支出2018.71元,增长24.1%;衣着支出614.25元,增长7.9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709.13元,增长3.7%;居住支出573.09元,减少28.21%;医疗保健支出623.15元,增长91.29%。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屋使用面积39.85平方米,增长1.45%。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25.80元,比上年增加665.96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1.09元,增长30.7%。其中食品支出482.19元,增长14.6%;居住支出305.05元,增长22.2%;交通、通讯设备支出337.22元,增长54.2%;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97.26元,增长40.2%;医疗保健支出161.64元,增长28.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09平方米。

每百户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城市 农村

彩色电视机 台 110 26

电冰箱及冰柜 台 90 5

洗衣机 台 96 19

微波炉 台 48 2

热水器 台 70 4

接入有线电视网用户 户 98 16

计算机互联网用户 户 54 -

空调器 台 104 3

照相机 架 30 1

助力车 辆 68 16

摩托车 辆 42 21

家用汽车 辆 10 1

影碟机 台 65 13

组合音响 台 24 -

家用电脑 台 64 2

电话机 部 76 25

移动电话 部 168 26

钢琴 架 2 --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县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个,床位456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565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13067人,增长18.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6294人,增长0.3%;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50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67人,增长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09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27.46万人。

注:l、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