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莒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日照市莒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各级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内资、外资,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总量大幅增加。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亿元,增长96%。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6亿元,增长64.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66亿元,下降26%;农村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8万元,增长122.1%。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各级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围绕“项目建设年”, 继续实施招引资“一号工程”, 争上新项目, 推动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 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920个, 到位资金 27.6亿元, 增长33.2 %。其中已开工投资额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68个,过亿元的大项目 5个。

农村公路改造完成投资1.8亿元,硬化农村公路298条(段),总长811.2公里,改造桥梁16座。

五、运输、邮电、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长度达7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公里,国道58公里,省道66公里,县道296公里,乡道294公里。客货运输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6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旅客周转量2.54亿人公里,增长13.9%;公路货运量892万吨,增长12.2%,货运周转量2.47亿吨公里,增长12.6%。胶新铁路莒县站客运业务开通,发送旅客1.2万人次。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43万元,增长24.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5100万元,增长21.5%。全县局用交换机容量22万门,本地网电话用户达17.83万户,增加2.2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2.15万户。

电力事业持续发展,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用电量96806万千瓦时,增长32.35%,其中工业用电量76729万千瓦时,增长38.65%。全年完成供电量80726万千瓦时,增长33.02%;售电量78055万千瓦时,增长32.09%。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亿元,增长15.8%,其中,县零售额15.6亿元,增长15.7%;县以下零售额16.2亿元,增长15.9%。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1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3.1亿元,增长15.8%;其他行业零售额0.61亿元,增长15.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5.10亿元,增18.6%;集体经济 4.59亿元,增长6.9%。个体经济零售额19.13亿元,增15.9%;私营经济2.43亿元,增29.2%;其他经济0.61亿元,增15.3%。

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批合同利用外资项目13个,合同外商投资2794万美元,增长347%;实际外商投资510万美元,增长113.4%。

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33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2%。其中,进口6090万美元,增长73.1%;出口7218万美元,增长53.9%。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全年旅游总收入1亿元,增长2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1.29%;地方财政支出3.97亿元,增长 31.05%。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42亿元,比年初增加7.3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53亿元,比年初下降0.1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9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58亿元,比年初增加4.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8.1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97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252.96亿元,现金支出合计245.16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7.8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18463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5674万元,增长38.0%;人身保险费收入12789万元,增长34.0%。保险赔款支出5910万元,增长110.5%。其中,财险支出3661万元,增长60.1%;人身险支出2249万元,增长332.5%。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区道路长度 91.35公里,面积224.19万平方米。年末城区至周边乡镇公共交通运营车辆38辆,运营线路长度74公里,年客运总量260万人次。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580万立方米,城区用水普及率84.75 %。年末已有11.5万人用上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300吨,用气普及率达到84.75%。集中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47.4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5.4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3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61%。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8万吨, 粪便无害化处理量0.3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5.52%、95.0%。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96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58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年末城区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2.8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81%;建成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 10.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81%。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取得科技成果61项。其中,市以上科技成果17项。全年申请专利87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54所,在校学生6.96万人;小学228所,在校学生6.7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0.58万人;幼儿园362所,入园儿童1.27万人,在园儿童2.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3人。

文化和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系统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强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转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得到加强,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1个,医院病床1545张。卫生技术人员174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88人,注册护士490人。全年门急诊19.6万人次,出院病人13.4万人。初步构筑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发病率降至71.8/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