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五莲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连年实现收支平衡。县内财政收入5028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368万元,增长26%。全县财政支出59908万元,比上年增长32.9%,连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国税总收入2.58亿元,增长8.8%,地税总收入2.79亿元,增长58.6%. 金融形势整体运行平稳。年末全社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21亿元,增长6.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2.16亿元,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存款8266元,增长14%。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30.01亿元,增长23.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12.8%;现金支出133.6亿元,同比增长11.6%;累计净投放3.89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保费收入9678万元,其中财保收入2938万元;赔款支出2029万元,其中:财保赔款支出1647万元。 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区道路68公里,城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公共绿地2.8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达4.6平方米,城区自来水日供水量达1.6万方,供水普及率达96%;集中供热覆盖面积70多万平方米;年末共有垃圾处理场2处。 环境保护事业成效显著。全县工业废水排放处理率达到75%以上,COD、二氧化硫全部达标排放。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取得市及市以上科技成果6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8项。科技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共有各类科技人员230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200人。专利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县共申请专利212项,授权197项,实施90项。科协工作实现新突破。在科学普及、破除迷信、宣传科学、预防疾病、树立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教育系统共有学校142处,在校学生65064人,其中,普通高中10958人,初级中学17871人,小学33843人。全县共有1334人达到全省本科分数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135人。幼儿保育、教育水平有了提高。全县共有幼儿园133处,在园儿童9625人。其中,省级实验幼儿园1处。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成人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共有图书馆1处,藏书10万册;文化馆1处,艺术学校1处,档案馆1处,博物馆1处。广播电台1处,电视台1处,电视差转台1处,广播电视大楼1座,自办广播电视节目日播出11小时。全县文体机构达20余个,组织了各种丈娱活动,丰富了城乡人民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事业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全县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16个,拥有床位1049个,卫生技术人员1047人。妇幼保健和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种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医疗参保人数达31.4万人。参合率达85.8%.预防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加强,达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障的目标。 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有体育场1座,灯光球场4处,业余体校1处,专职教练3人,97%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功举办了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08名,其中,国家级3名,省级11名,晨晚练点9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 九、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比上年增加54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96元,比上年增长40%;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0.1平方米;农民拥有耐用消费品及高档生活用品增加,档次不断提高,据全县100户农经调查,每百户农民家庭年末平均拥有电视机101台,其中:彩电100台;电冰箱62台;摩托车71辆;影碟机42台;照像机1架;电话76部。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职工平均工资保持增长。年末全县在岗职工51125人,比上年增长6.2%;工资总额62583万元,增长32.6%;职工平均工资12096元,增长22.8%。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乡镇敬老院12处,社会福利院1处,光荣院1处。社会福利企业2处,安置残疾人50余人。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计划生育成效显著。据县计生局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6.87‰,人口自然增长率2.03‰,合法生育率达99.32%。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县年末总人口510008人,其中农业人口332818人,非农业人口177190人。 注:(1)公报所列生产总值(GDP)、增加值,产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所列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统计数,根据省市规定和上级审核反馈情况,个别指标将会有所调整,最终以《五莲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