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滕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8%,比去年增加3.55个百分点。组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市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达到7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国家级1家。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市企业建立各类科研机构160余家,发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27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7家。产学研结合成效明显,新建产学研转化基地3个;全市申报专利411 项,创历史新高。其中授权专利9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160项,科技扶持经费达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9项,市级24项,市级以上扶持经费达569万元。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82%。 十、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规范化学校创建实现历史性新突破,全市已有省级规范化学校20所,枣庄市级规范化学校105所,滕州市级规范化学校114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完成了24处学校布局调整,投入350万元建设了10处腾云希望小学,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扩建了4处城区学校。全市共拆除D级危房12244平方米,完成危改项目学校16处,新建校舍5.2万平方米。教育城域网顺利建成,全市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320处,占学校总数的83.1%。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92 %,学前一年教育率达100%。年内全市小学招生174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招生23003人,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98.1%,巩固率达98%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招生11932人,职业学校招生9678人,高中段在校生达到5.58万人,初中升高中段的比率提高到80.2%。高考我市本科录取达到3327人,比去年增加213人,比上年增长2.4%,重点本科录取1475人,比去年增加175人,同比增长2%,其中6人考入北大、清华,是去年的3倍。 文化广电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达160场,组织群众文艺活动58场,举办展览12次。投资2600余万元完成汉画像石馆、王学仲艺术馆、墨子纪念馆和墨砚馆的新建、扩建改造;成功举办了“墨子小孔成像”国际摄影研讨会。全年电台、电视台共编发新闻稿件9760多条(篇),被中央、省台采用778条,其中中央台采用18条。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卫生机构264处,床位数3753张,其中医院30个,床位数2927张。卫生技术人员数554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47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全市有28.38万户、87.75万人参加,参合率达到90.1%。21处镇街卫生院完成规范化建设。 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向各大院校和国家、省级运动队输送队员65人,夺得国家级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7枚;省级金牌7枚、银牌11枚、铜牌15枚;市级金牌49枚、银牌42枚、铜牌38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质监测、青少年骨龄预测工作全面启动。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市)”,总投资4亿元的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六城同创”活动全面展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各项专业规划编制进展顺利。2007年,实施城市建设项目57个,总投资27亿元,完成拆迁40万平方米,城乡开发面积293万平方米,村镇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建和升级改造了府前中路、荆河东路和经济开发区道路等20条道路,打通了多年来一直倍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新兴北路和解放中路,首座跨铁路公路立交桥——解放路高架桥奠基开工,完成了龙泉路、北辛西路等城市绿化配套工程,改造治理了龙泉广场、荆河公园、三角花园等3个公共广场,新增绿地面积54万平方米。荆河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城市化水平达到44.5%。开工建设了西环路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天然气利用工程已全线贯通。城市公交快速发展,已开通营运线路25条,完成营运里程1883万公里,年客运量近4000万人次。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实施垃圾围城专项治理和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搬迁了杏坦路夜市、龙泉广场烘烤夜市,创建了善国路、北辛路等6条规范化管理示范街,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状况得到新改善。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2007年底, 城区面积达74.9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2.0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发展到393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452公顷。自来水供水能力14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总量4100万立方米,公共交通运营车辆399辆,煤气供气总量1776万立方米,公共绿地259公顷。 十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07年,投入节能节水专项资金200万元,鼓励企业节能技改。依法关停了8条单线10万吨及以下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和1家小钢铁厂,成功爆破了新源热电公司3.3万千瓦机组,取缔了20个粘土砖窑,63家高耗能企业能耗明显下降。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大力实施污染减排,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重点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9%以上,河流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考核断面群乐桥水质COD由年初的100mg/L以上下降至30mg/L左右,对31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除磷脱氮工程基本建设完成,污泥处置工程进展顺利;荆泉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清理小塑料生产设施247台(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安装维修粉尘治理设施100台(套),取缔淘汰燃煤炉灶180台,治理了燃煤炉灶400余台套,30余家酒店、宾馆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8家电厂实施了脱硫治理工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