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枣庄市薛城区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7年,全区实现邮电业务总量6303万元。固定电话用户10.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5万户。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6部,移动电话接近每2人1部。

八、财税、金融

税收收入提高,财政实力增强。税收收入(国税和地税)3.69亿元,增长7.2%。税收占GDP的比重5.36 %。地方财政收入3.08亿元,增长6.0%。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2.6%,营业税下降21%,企业所得税增长10.9%,个人所得税增长15.8%,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13.1%。财政支出5.15亿元,增长11%。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人群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增长20.6%,卫生经费增长29.1%,行政管理费增长7.3%,公共安全支出增长55.9%,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增长9.2%。

存贷余额增加,信贷结构优化。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5.75亿元,较年初增加14.46亿元,同比增长20.28%。其中,储蓄存款本外币余额49.71亿元,较年初增加3.97亿元,同比增长8.68%。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8.88亿元,较年初增加5.49亿元,同比增长16.45%。其中,短期贷款20.6亿元,同比增长16.05%;中长期贷款16.42亿元,同比增长27.94%。

九、科学技术

科技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级项目1项,获国家扶持资金100万元;市级各类计划项目10项,获扶持资金46万元。

科研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运用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厂办科研机构已达78个,科研技术人员320人。

十、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学校83所。其中,区直属幼儿园1所、小学62所、初中12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民办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进修学校1所、农广校1所。全区在校学生69272人。其中,小学生32288人,初中学生21989人,高中学生12312人,职业学校学生2683人。全区普通高考实录本科突破1600人大关,7名同学考取北大、清华,2名同学并列市高考理科状元,4名同学进入全省理科前100名。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年末专业演出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共有区级电视台1座,电视台节目套数3套,平均周播时间133小时。有线电视覆盖人口41.69万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妇保、防疫及卫生院19个;病床1657张,其中医院及卫生院病床164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16人,其中执业医师746人,执业助理医师228人,注册护士783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获省级比赛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4枚。获市级比赛金牌28枚、银牌39枚、铜牌65枚。举办区级比赛16次,参加人数13800人,比去年多出2100人。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一是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投资470余万元,委托同济大学、青岛建筑规划设计院,先后编制完成了薛城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路网框架、水系景观、新的行政办公区及火车站广场拆迁改造等13项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今后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投资760余万元,完成了六条背街小巷改造;投资470余万元完成了皇冠大酒店至小沙河故道2.6公里排水泄洪道的拓宽、改造工程;投资800万元,完成了海化厂区段至北一老临中和凤凰台段污水主管道铺设;投资900万元,铺设7公里供气主管道,新增煤气用户2000户;投资2000万元的长江东路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完成路基清表,两侧排水和两座桥涵建设。投资127万元,新建、改建地下垃圾台9处,改造垃圾中转站3处,公厕21个,新购垃圾运输车辆2台,制作流动保洁车25辆。二是建筑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全年共完成建筑开发面积38.2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27.27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60%。全年完成外出施工产值4800万元,建筑业增加值3900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三是污水处理厂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投资87万元,对厂区设备进行了整治,安装了4台进出水COD和氨氮在线监测,并实现了远程联网。投资480万元,完成了二期2万吨扩容设备安装,10月25日调试成功,目前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1万吨以上,满负荷运转率达75.2%,城区内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投资1600多万元的中水回用工程,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现正进行设备安装。投资近500万元,完成了城区6.9公里主干管道和分支管网建设,把所有工业废水点源和生活污水点源全部接纳至污水主管网。目前,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正常,进、出水水质全部达标。四是村镇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完成了沙沟镇李店村、大沃村,邹坞镇刘庄、陶庄镇西防备村、东仓村、常庄镇姬庄村等32个村庄规划及常庄镇、沙沟镇环境优美乡镇规划编制。全年共硬化镇、村道路113公里,新铺设供水管网162公里,新增排水管道57公里。村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在建工程10余处,并及时予以制止,有力地遏止了村镇乱搭乱建现象,促进了村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

年末全区总人口41.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27万人,乡村人口29.42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1.58万人,女性20.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合法生育率为9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2。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5元,增长14.2%。人均消费性支出7632元,增长21.1%。农民人均纯收入5442元,增长10.6%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04元,增长12.5%。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4台、电冰箱(冰柜)27台、洗衣机81台、摩托车53辆、影碟机40台、空调器13台。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参保人数17.4万人。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收13075万元,增长18%。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4691万元,增长18%。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210万元,增长2%。征缴失业保险费321万元,年末领取失业金人数1266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226万元,增长7%;支出1550万元,增长2%。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9726人,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22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注:1、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