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经济保持较好增长,效益稳步提升,活力明显增强,民生逐步改善。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经市统计局认定,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68.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6%,人均GDP达到1907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6.46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比为10.3:65.8:23.9,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提高0.3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0.5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0.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62.2%和25.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4、7.77和3.2个百分点。 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加快。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5736万千瓦时,增长12.63%。其中,工业用电51505万千瓦时,增长16.69%;居民生活用电8282万千瓦时,增长3.68%。 二、农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5.54亿元,增长15.4%。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53.5:1.8:41.7:0.8:2.2。 农业生产较为平稳。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16万公顷,增长5.9%,产量18.66万吨,下降2%。其中夏粮产量10.38万吨,下降6.8%;秋粮产量8.28万吨,增长4.7%。 林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共完成造林面积468公顷,育苗77公顷,植树134万株。年末林业用地面积9684公顷。全年木材产量6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呈下降趋势。年末大牲畜存栏1.01万头,同比减少27%。其中,牛存栏0.7万头,减少29%;年末猪存栏15.09万头,减少1.3%。全年肉类产量2万吨,减少14.3%。 渔业生产基本平稳。水产养殖面积340公顷。水产品产量1533吨,同比减少1.1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75万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39万公顷。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19.26万千瓦,增长3.1%。机耕面积1.85万公顷,机播面积2.96万公顷,机收面积1.97万公顷,分别增长1%、19.8%、5.9%。全区农林牧渔业用电量2509万千瓦时,增长9.2%。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农用薄膜使用量384吨,增长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9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0.71亿元,增长16.53%。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值0.52亿元,集体工业产值34.39亿元,外资工业产值3.75亿元,私营工业产值82.79亿元。重工业产值126.65亿元,轻工业产值54.06亿元,分别增长16.83%和15.86%,重工业化水平达到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4亿元,同比增长11.7%;产品销售收入17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2%,产销率达99.29%;实现利税16.69亿元,增长16.45%,其中利润8.53亿元,增长17.3%。 工业门类齐全,行业大类分布广泛,结构优化日趋合理。经过近几年长足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薛城区工业三大门类齐全,行业大类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涉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30多个行业大类。工业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日趋合理化。2007年,我区立足于节能减排,在招商引资上,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杜绝高耗、高污行业及产品的准入,同时加大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高耗、高污产能,努力实现绿色环保清洁生产,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31亿元,增长38.5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09%,比上年提高了3.52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原煤万 吨 286.4-15.58 洗煤万 吨 356.9627.03 啤酒万千升11.5614.75 日用玻璃制品万 吨31.67-16.7 焦炭万 吨18.67-14.8 其中:机焦万 吨18.67-14.8 人造板万立方米 15.5123.31 水泥万 吨297.8-5.91 颜料 吨 5498.63-6.94 制冷设备台(套) 5815248.66 机制纸及纸板 万 吨 11.62-42.97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施工面积119.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5.5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30.3%;竣工产值达4.85亿元,同比增长3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优化投资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1亿元,增长22.3%,增幅较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投资41.15亿元,增长24.5%,增幅较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主体逐渐转移。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9.6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8.2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0.45亿元。三次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61%、72%和25.39%,二产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5.7个百分点。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95亿元,增长19.43%;集体经济投资1.93亿,增长48.46%;非公有制经济投资36.27亿元,增长15.69%,占规模以上投资的88.14%,比上年上升了1.74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2亿元,增长16.36%。其中,城区16.83亿元,增长16.53%;农村8.09亿元,增长16.01%。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8.6亿元,增长17.28%;餐饮业零售额5.19亿元,增长13.77%。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扩大。进出口总额1845万美元,增长55.6%。其中,出口总额1430万美元,增长41.3%。进口总额415万美元,增长142.7%。实际利用外资1175万美元,增长3.5%。 七、交通、邮电 公路运输稳定发展。公路客运量756.5万人,旅客周转量49989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4%和15%;公路货运量882万吨,货物周转量4678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5%和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