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乐安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抚州市乐安县统计局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境内公路里程1541.1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31.99公里,三级公路53.95公里,四级公路365.67公里,等外公路1019.17公里,建成水泥(油)路44.92公里,铁路里程28公里。道路运输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营运客车123辆,其中高中级客车44辆,营运班线66条,日发班次228个,年客运量143.1万人次;大小货车633辆,年货运量166万吨。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798万吨公里,增长10%;完成旅客周转量7790万人公里,增长8%。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67.17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77.1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990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36782户,住宅电话年末用户33572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5000   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920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159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36万元,比上年增长50.3%;省级收入206万元,比上年增长63.5%;中央收入3617万元,比上年增长36.4%。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7.74%,比上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财政结构优化,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一般预算支出47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34万元,比上年增长33%,教育支出8655万元,比上年增长33%,医疗卫生支出2780万元,比上年增长91.7%。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2542万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2667万元,比上年增长4.92%。各项贷款余额9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3%。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64030万元,比上年增长31.17%;现金支出649130万元,比上年增长29.5%。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 4026万元,比上年减少1.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24万元,人寿保险收入3402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     10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80万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685万元。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18996人,专任教师1150人;共有小学18所,在校学生37038人,专任教师17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55.9%,高中升学率63.6%。筹措资金600多万元,完成了校建项目75个,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二中优质高中部全面投入使用,第三小学实行整体搬迁,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科技事业有新进步。全县全年专利申请数8件;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044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319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个数40个。有8项科技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位居全市第一;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位居全省前列。

十、文化旅游、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2007年全县影剧院1个,图书馆藏书7.5万册,博物馆文物藏品1742件,电视台1座,网络公司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通行政村。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亿万元,增长15.79%。加大了流坑综合整治力度,投资200万元建设流坑新村。加大了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获得”中国生态旅游大县“称号。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类医院、卫生院27所。病床位511张,卫生技术人员880人,比上年增加75人,其中医生427人、药师111人、护师     289人、技师8人、放射师5人、检验师40人,乡村医生594人,卫生防疫人员22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3‰,婴儿死亡率10.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2.8%。健全了县乡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全县环境质量良好,整体保持稳定的态势,局部有所改善。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116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5%,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8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保持有效控制。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358346人,出生率13.8‰,死亡率5.97‰,自然增长率7.83‰。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85.15元,比上年增长8.58%;可支配收入1829.44元,比上年增长7.97%;生活消费支出1201.27元,比上年增长3.94%,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55.89%。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315元,比上年增长7.2%。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城镇净增就业人员17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461人,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401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260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700人。参加失业保险16162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151%,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小额贷款发放金额1788万元,位居全市前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53.93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资金631万元,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8%,位居覆盖。经济适用房建设顺利实施,首批经济适用房已完成了土地平整、下水管网的建设、规划设计以及公示和摇号等工作,确定了第一批购房户。扶贫开发硕果累累,向全县636户农民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02万元,争取到移民扶贫指标2500个、财政扶贫资金1571.7万元,被评为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行进单位。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完善。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2600个。全年共发放养老保险金3.87万元、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金855万元、农村低保险272万元、失业保险金378.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