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宜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095万元,增长20.6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8505万元,增长16.68%;城镇、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分别为48.73%和51.2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41718万元,增长18.19%;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3660万元,增长17.84%;其他行业完成零售额222万元,增长4.7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招商选资成效明显。2007年,引进内资138600万元,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招商引资的强势推进,为大力培植税源、促进财政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打造“中国竹乡、禅宗祖庭、渊明故里、天宝古村”旅游品牌,大力开展资源整合和景区建设,全县旅游开发升温加热,我县已列为全省旅游发展重点县。渊明园景点建设有序进行,东方禅文化园征地和规划编制工作正稳步推进;洞山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宝古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黄檗寺大雄宝殿主体工程已完成,天王殿已进入彩绘装修。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37.6万人次,增长21.9%,其中入境游388人次,同比增长9%。全县旅游行业总收入8896万元,增长172.2%。 七、交通、邮电和通讯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2007年交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0780万元,增长18.0%。 公路建设明显加快,交通运输状况进一步改善。武吉高速公路宜丰段施工有序推进,320国道境内段改造进展顺利,水厂至荷舍、棠浦至官桥公路改造全面启动,新硬化农村公路110.6公里。至200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365.1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92.8公里,沥青路面137.7公里,全县公路网密度48.7公里/万人。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全年完成货运量1608.8万吨,货运周转量87642万吨公里;客运量261.6万人,旅客周转量1308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3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1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920万元。邮政业务加快发展,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通信业务快速发展。至2007年年底,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总数120900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6000户,联通电话用户22000户,固定电话用户和小灵通用户42900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住宅电话用户190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3.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500户,增长61.6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收支运行基本正常。2007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2800万元,比上年增收5389.9万元,增长31%,其中:中央收入9271.1万元,比上年增收2818.9万元,增长43.7 %;省级收入379.8万元,比上年增收164.4万元,增长76.3 %;县乡两级地方收入13149.1 万元,增收2406.6万元,增长22.4%。全年财政预算累计支出58093.1万元,比上年净增支出10722.2万元,增长41.4%。 金融运行平稳。至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6922万元,比上年末净增32272万元,增长13.1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21185万元,比上年末净增22801万元,增长11.4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072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4126万元,增长11.16%。其中,短期贷款11353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0530万元,增长10.22%;中长期贷款2719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896万元,增长16.72%。全年累计实现现金收入934478万元,增长16.6%;现金支出976668万元,增长16.5%。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42190万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099万元,增长16.1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29万元,比上年增长41.18%;人寿保险保费收入5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72万元,其中:财险赔款957万元,人寿险赔款161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车上、黄岗、石花尖中学三校合并工作顺利结束,县职业高中实行异地搬迁。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成人教育协调发展。2007年,全县招生8356人,其中小学招生3518人,初中招生2841人,普通高中招生1430人,职业高(中)专招生567人。2007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33857人,比上年末减少675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933人,比上年末减少649人;初中在校学生8240人,比上年末减少809人;小学在校学生20748人,比上年末增加532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936人,比上年末增加25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比例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56.24%,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0.27%。2007年全县考取大专以上学校人数1325人,其中本科生570人。成人学历教育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参加成人高考人数103人。聋、哑、智、残等特殊教育得到发展,2007年末共有在校学生171人。学前教育稳步推进,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格局。2007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8788人,比上年末增加914人。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科研事业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县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77人,其中155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007年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7个,申请专利8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4个,16个乡镇(场)都有文化中心,各行政村均建立了文化室,城乡文化经营户59户。2007年县图书馆总藏书量8.3万册,书刊流动册数9.2万册,总流动人数5.6万人次。博物馆藏体5450件,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6处。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投资1300万元的新广电大楼正式落成启用,全年共开通有线电视频道32个,全县共有200多个村(场)可通过光纤网收看丰富的电视节目。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9.3%,2007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5146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展顺利,参加人数分别达到16.73万人和3.86万人。200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不含诊所)19个,实有床位620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88人,其中,执业医师278人,执业助理医师38人,注册护士242人。 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举办县以上综合性运动会25次,参加运动会人数21530人次。在国内比赛中获奖牌13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7枚。全县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在校学生人数为3341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