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努力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扩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29.39亿元,剔除水西镇,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11.64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9.6:39.6:30.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是粮食政策的调整、生猪价格的反弹上扬,拉动了第一产业的快速增长。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3.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了3.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农业生产受政策影响较大;工业经济结构特色不明显,规模企业总量不大;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稳固;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2004年,全区各级党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恢复性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业产值9.35亿元,林业产值0.74亿元,牧业产值3.98亿元,渔业产值1.2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9亿元。 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之比由上年的57.62:31.19:11.19调整为66.79:24.77:8.44。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余作物有不同程度增减。全区粮食总产量29.75万吨,增长29.9%;棉花产量6391吨,增长5.0%;油料产量9240吨,增长7.7%;水果产量21239吨,增长116.5%;蔬菜产量12.9万吨,下降17.0%。 林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区幼林抚育面积3.0万亩,育苗面积4625亩,森林覆盖率45.6%。林产品产量有较大增长。油茶籽产量3950吨,松脂产量510吨,板栗产量14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7.8%,11.5%和366.7%。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09万吨,比上年增长14.4%;生猪出栏29.86万头,比上年增长12.0%,牛出栏5.01万头,增长17.1%,家禽出笼271.57万羽,增长4.0%,家禽产蛋量2316吨,下降2.5%,牛奶产量211吨,下降71.0%。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特种水产的比重提升。全年放养水面4.5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2544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特种水产养殖产量2613吨,比上年增长20.5%,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0.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蓄水工程得到加强。2004年中小型水库159座,总库容1490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704万立方米,新修山塘水库113座,完成土石方220万方,投入劳动工日178万个,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1万亩。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强。2004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19万千瓦,增长21.7%,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4.43万千瓦,收获机械动力3649千瓦,分别增长32.7%和325.8%。 三、工业、交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规模工业快速发展。2004年,我区加大企业扩改技改力度,加快新上项目的建设投产,着力培育、扶持、发展优势企业,工业生产稳步发展态势。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7472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国有工业产值2505.1万元,下降0.5%,集体工业产值3350.0万元,增长45.5%,有限责任公司10935.0万元,下降67.2%,个私工业产值257933.4万元,增长26.3%。规模工业企业比重迅速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相对稳定。全区29个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8473.5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3.1%,比上年的17.9%提高了25.2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110194.2万元,占93.0%;轻工业完成产值8279.3万元,占7.0%。产销率达96.2%,企业亏损面为24.1%,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356.4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72.1%,资产利税率为10.2%,全员劳动生产率88909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4.64次。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水泥19.81万吨,增长5.8%;钢材89624吨,其中无缝钢管67877吨,钢带21747吨,分别增长64.9%,40.0%,2.7倍;纱1355吨,增长84.9%;供电量13511万度,增长45.3%。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旅客周转量20830万人公里,旅客运输量87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0%、4.9%,货物运输量598万吨,货物周转量5804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0%、6.0%。 建筑企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资质等级准四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33473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实现利润总额1699万元,增长2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004年,我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镇和仙来区建设、工业扩改和农村公路改造等方面重点项目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亿元,增长25.2%,增幅较上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6亿元,增长23.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08亿元,增长21.3%;房地产开发完成1.92亿元,增长33.3%。 五、贸易业和利用外资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5350万元,增长10.7%;从行业类型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的零售额72280万元,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7060万元,其他行业消费品零售额19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9.5%、39.5%。 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2004年,我区积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投资平台,竭诚海内外客商来我区投资兴业,招商引资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进资项目396个,实际进资9.70亿元,剔除水西镇比上年增长51.7%。其中境外资金1255万美元,增长35.8%,内资8.66亿元,增长53.9%。在引进资金中,第一产业8216万元,占8.47%,第二产业52025万元,占53.65%,第三产业36724万元,占37.88%。 六、财政、金融 2004年,我区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全年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23084万元,比上年增长43.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39万元,增长25.1%,其中工商税收完成7986万元,增长35.1%,农业三税完成2435万元,下降了20.2%,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2876万元,增长13.2%,罚没收入完成1031万元,增长22.2%。全年财政支出3384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科技支出比上年增长17.3%,支农支出增长61.9%,文教卫生广播等部门事业费增长18.6%,行政管理费增长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