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南平市延平区统计局

2008年,延平区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务实构建海西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市辖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26亿元,增长12.4%,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20.47亿元、74.97亿元、46.82亿元,分别增长6.8%,13.2%,13.2%,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55.3%、37.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06:52.09:33.85调整为14.39:52.70:32.91。

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累计涨幅5.5%,同比上涨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4.8%,同比上涨6.3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下降4.2%,同比降低7.3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3684人,增长2.05%,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劳动报酬为1637元,增长1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9%, 上升0.2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61亿元,增长16.03%;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98亿元,增长14.6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0.83%、2.59%、39.37%和21.73%,在地方级收入中,税性收入比重为87.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1亿元,增长39.84%。从支出结构上看,民生福利显著改善,全年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五项主要关系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4.0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1.66%,同比提高3.34个百分点,增长45.13%,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34.98%、120.57%和51.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突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较低,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新型产业和现代产业比重小;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口岸经济发展较慢;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食品、住房等价格上涨较快,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达到33.28亿元,增长7.14%,加快0.5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为8.27亿元、4.87亿元、16.60亿元和1.16亿元,分别增长3.91%、4.33%、10.99%和6.98%。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方面:粮食和蔬菜产量分别达8.92万吨、20.61万吨,分别增长1.4%、8.47%;水果总产量9.10万吨,增长6.20%;林业方面:全年完成荒山造林面积5392亩,下降2.78%,人工迹地更新55252亩,增长10.19%;商品材生产24.46万M3,下降31.64%,毛竹670万根,增长11.85%。牧业发展持续快速。牧业方面:生猪存栏和出栏数分别为63.45万头、97.12万头,分别增长8.45%和35.94%。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达48%。渔业方面: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69万亩,全年淡水产品产量0.81万吨,比上年增长4.96%。

三、工业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7.1亿元,增长22.1%。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58.81亿元,突破50亿元大关,增长26.9%,其中五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1.81亿元,增长32.5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10%;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新增产值6.38亿元,拉动增长22.35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企业达13家,比去年新增3家,实现工业产值29.41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50.02%。福建长富乳业集团工业产值超5亿元,成为我区首家“五南”式企业。有11个乡镇规模工业产值超亿元,其中大横镇规模工业产值超10亿元。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9.6,比上年提高30.0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95亿元,增长20.6%。按三次产业投资分:一产投资4.39亿元,增长38.54%。二产投资26.04亿元,增长27.98%,其中工业投资25.25亿元,增长25.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54.96%,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21.96亿元,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3.78个百分点。三产投资15.51亿元,增长6.51%。按城乡投资分: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增长32.3%,其中城镇项目投资25.65亿元,增长44.1%,比上年快4.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5.34亿元,下降5%。⑵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95亿元,增长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2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增长1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45.99亿元,增长17.2%,其中限上11.81亿元,增长26.2%,亿元市场2.48亿元,增长13.2%;住宿餐饮业售总额6.67亿元,增长24.1%,其中限上0.59亿元,增长38.3%;其他行业0.76亿元,增长75.1%。

六、对外经济与旅游

全年完成出口总额7299万美元,增长20.6%;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0家,合同利用外资12723万美元,增长3.3%,同比回落11.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7734万美元,增长10%,同比持平,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705万美元,下降9.6%;山海协作项目新增注册资本金11.76亿元,增长121.5%,其中工业项目注册资本金7.8亿元,增长142.6%,同比加快21.23个百分点。

全年接待中外游客234万人次,增长12.65%,实现旅游总收入3.38亿元,增长14.15%,旅游直接创汇80万美元,增长18.35%。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03.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51亿元,增长12.5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88亿元,增长18.6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11亿元,增长20.9%。全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94.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59亿元,增长18.26%。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2.89亿元,增长1.66%。

年末保险机构各项保费收入47137万元,赔款及给付1770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704万元,赔款及给付9059万元;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4433万元 ,赔款及给付8949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有普通中学24所,全年招收学生5459人,比上年减少50人;年末在校学生15838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全年毕业学生5188人,比上年减少1648人,专任教师1231人。年末有小学131所,比上年减少8所,全年招收学生4191人,比上年减少54人;年末在校学生27770人,比上年末减少1389人;全年毕业学生5447人,比上年减少68人,专任教师2245人,比上年减少72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0092人,比上年减少2467人,专任教师556人,比上年减少14人。年末有普通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717人,比上年增加428人,毕业学生316人,比上年减少82人,专任教师70人,比上年增加减少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