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已以成为公众的消费热点。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5834万元。电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不含网通、铁通电话、下同)达4.8万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0部;小灵通2.0万户;宽带1.1万户。以公众通讯网为主体、专用通讯网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通讯网日趋完善,网络结构朝着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依然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创98年以来新高。从行业看:①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0815万元,增长19.0%,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25572万元,增长43.7%;限额以下贸易业零售额95243万元,分别增长13.7%。②餐饮业零售额16421万元,增长24.9%,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2022万元,增长68.3%;限额以下餐饮业14399万元,增长20.6%。③其他行业零售额3131万元,增长30.6%。 市场价格总水平呈上升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9%;消费品价格上涨5.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4%。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出口创汇稳步增长。全年出口创汇867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达7216万美元,增长35.2%;实际利用外资达2056万美元,增长27.9%;合同利用外资2513万美元,增长47.0%。批办外资企业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个。 旅游事业得到发展。不断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小吃文化城一期完成封顶并启动二期工程,淘金山、大小佑山森林公园、松柏岩等旅游景点得到进一步开发。全年共接待游客人数30.7万人次,增长5.9%;实现旅游收入2.07亿元。2007年被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优秀旅游县”称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实现平衡。2007年我县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财税管理,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0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一般地方财政收入27469万元,增长30.6%;上缴中央收入20899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全县财政支出37775万元,增长25.5%。 金融形势运行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亿元,增长4.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62亿元,增加0.38亿元,增长1.5%。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38亿元(不含世行,农发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比上年末增加8.97亿元,增长24.0%。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我县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发新险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全年全县保费收入7459.4万元(不含太平洋、中华、新华保险等),比上年增长13.9%;全年全县保险赔款给付金额3279.2万元,增长41.9%;保险事业的发展,对全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发展。我县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进科技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全年组织实施县级以上科研项目34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3项,县级22项。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取得新进展。全县有130余家企业分别同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142项的科技成果对接项目。全县举办各种科技实用技术培训260多期,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680人,在校学生5078人,毕业生1516人。职业中专招收学生305人,在校学生752人,毕业生180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初中在校生8290人;小学在校生1839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全县教职工人数达3786人,其中:专任教师3164人。中小学办学条件有所改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得到巩固和发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我县以拓展文化产业为重点,提高文化工作的品位和质量,以举办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注重弘扬民间艺术,组织肩膀戏先后到杭州市、福州等地演出,获得当地各界人士的好评。同时,在12.8期间,成功举办了2007年中国·沙县文化小吃节,大大提高了沙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共发行各类图书886万册,县图书馆存书8.5万余册,乡(镇)、街道文化站存书2.4万余册。随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人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年末全县拥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16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5%,城乡有线电视网入户数已达3.87万户。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8.5%。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5个,其中:县直各类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1个,厂矿医疗卫生单位11个;个体26个。年末全县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93人,其中:医师、医士379人,护师、护士207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总数645床,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86床,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39床,厂矿70床,个体50床。全县村级卫生医疗所168个,村级医生275人。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项目活动15项,参赛运动员8776人,少体校在校学生160人。我县在福建省少儿篮球赛男子儿童组和男子乙组,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四名;在福建省少儿击剑赛中获得女子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全国第十四届冬泳锦标赛获得2枚金牌,在三明市第四届运动会上夺得39枚金牌并获总成绩第二名。随着1500多平方米健身馆的投入使用,其已成为城区居民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体育设施日趋完善,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 十一、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全年出生人口2978人,出生率为12.18‰,比上年上升1.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50人,死亡率为4.29‰,比上年下降1.17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人口1928人,自然增长率为7.89‰,比上年上升2.39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4.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66万人,占总人口的43.4%。 十二、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 城乡建设有新跨跃。城市建成区面积新拓展2.1平方公里,达18平方公里;金鼎城、龙湖天城、罗布家园等精品住宅小区初具规模,民发商业广场建成投入运营,污水处理厂、220kv金沙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压缩站、中转站等设施建设顺利;城市夜景设施得到完善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不断规范城市管理,完成面的更新置换,开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城区交通秩序和205国道城区段、金沙市场等场所环境卫生的专项整治。城区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有新进展,道路绿化工程等相继完善。形成了以东西向的李纲路、府前路、步行街、新城中路和以南北向的建国路、三官堂路“四横两纵”为主的沙县商贸繁荣带,城市总体功能日臻完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和“绿化康庄大道、美化幸福家园”活动,完成国道、省道、县道和村庄绿化树种植39万株,美化、靓化了农村环境;完成乡村公路水泥硬化19公里,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水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