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沙县统计局 2008年2月29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落实省委提出“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主动对接市县一体化,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绿色工贸城市建设,从更高的站位,构筑和谐沙县。发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拓展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城乡市场繁荣,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8.29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17.99亿元,增长1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4865元。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6:44.9:31.5调整为22.8:47.2:30.0。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进展顺利;教育体制改革有新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进展良好。财政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链还未真正形成;消费价格上涨压力较大,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务还很重;行业间、居民间的收入增长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和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等。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82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10.93万吨,增长1.2%。经济作物得到较快发展。水果产量12.84万吨,增长6.3%;蔬菜产量16.90万吨,增长4.5%;花生产量1928吨,增长3.9%;茶叶3774吨,增长11.6%;烟叶1324吨,增长1.5%;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林业产值45693万元,增长5.2%。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13万亩;完成幼林抚育面积6.97万亩、成林抚育面积7.83万亩,分别增长4.0%和13.0%。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75.5%。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年产油茶籽4026吨,增长5.3%;松脂1283吨,增长9.5%;笋干11397吨,增长10.8%。木材采伐量39.18万立方米、销售量23.58万立方米,分别增长1.2%和2.4%。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肉禽蛋总产量达36233吨,增加3811吨,增长12.9%;其中:肉类产量30408吨,增长12.7%;禽蛋产量6194吨,增长13.7%;生猪出栏31.63万头,增长6.8%;家禽出栏539.4万只,增长9.3%。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561吨,比上年增长4.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拥有多功能拖拉机984台,农用运输车364辆,农用载重汽车108辆;排灌动力机械655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形势喜人,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70亿元,增长36.5%,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16亿元,增长49.9%。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4.43亿元,增长26.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规模以上完成工业产值82.24亿元,增长39.6%;其中:国有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65亿元,增长3.7%;股份制企业68.34亿元,增长4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64亿元,增长16.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61亿元,增长33.4%。轻工业产值36.82亿元,增长23.8%;重工业产值45.42亿元,增长55.7%。林产、生化、金属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54.15亿元,增长36.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5.8%,其中:林产工业完成39.89亿元,增长48.0%;生化工业完成3.53亿元,增长3.1%;金属工业完成10.73亿元,增长16.8%。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7.4%,比上年同期上升7.8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县属企业分别上升137.2和5.1个百分点;省属企业下降15.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上升2.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总资产贡献率分别下降12.3和0.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13.08万元/人,增加1.38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呈加快趋势。亏损企业数10家,占126家的7.9%,亏损面比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为30475万元,增加2269万元,增长8.0%。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5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9562万元,增长7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82万平方米,增长11.5%;房屋竣工面积11.91万平方米,下降32.3%;商品房销售面积26.7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01亿元,分别增长40.4%和8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1.50亿元,增长66.6%,其中:城镇以上投资35.46亿元,增长70.3%;房地产投资7.86亿元,增长41.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8.18亿元,增长80.4%。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取得新进展,并不断蓄积新的增长点。金沙高科技园区、金古经济开发区、金鼎城、龙湖天城、罗布家园建设进展顺利;三明沙县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向莆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三明至沙县快速通道、大洲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启动建设;厦沙高速公路也列入全省路网规划。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运输和通信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增加值38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年货物运输量417.9万吨(含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3035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9.1%和42.6%;旅客运输量621.6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31430万人公里,增长11.0%和8.4%,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巩固和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