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 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 神,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主动对接市县一体化,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绿色工贸城市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调整经济结构,攻坚克难,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城乡市场繁荣,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0 亿元(不含高速公路和机场),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7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0.90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9630元。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4.7:42.4:32.9调整为23.8:43.8:32.4。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办法,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完成了国有工业和内贸企业改制,国企改制面达97%,县属国有资本基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教育、医疗体制改革有新进展;农村税费、集体林权制度、农村水利产权制度等各项涉农改革基本完成;财政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供需变化,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链还未真正形成;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行业间、居民间的收入增长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和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较薄弱;社会事业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等。 二、农 业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77万亩,下降0.7%;粮食总产量10.80万吨,增长2.1%。经济作物得到较快发展。水果产量12.09万吨,增长8.4%;蔬菜产量16.18万吨,增长5.9%;花生产量1856吨,增长25.0%;茶叶2956吨,增长5.2%;烟叶1304吨,增长24.0%;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林业产值39335万元,增长7.4%。完成造林更新面积43030亩,增长4.0%,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66988亩,成林抚育面积69261亩,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75.5%。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年产油茶籽3825吨,增长33.8%;松脂1172吨,增长0.2%;笋干10290吨,增长7.6%;毛竹采伐量500万根,增长33.3%。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禽蛋奶总产量达32936吨,增加1922吨,增长6.2%;其中:肉类产量26972吨,增长6.3%;禽蛋产量5450吨,增长4.7%;生猪出栏29.61万头,增长6.3%;家禽出栏493.6万只,增长7.1%。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153吨,比上年增长4.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6%;拥有多功能拖拉机941台,农用运输车385辆,农用载重汽车175辆;排灌动力机械659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形势良好,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71亿元,增长45.5%。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8.58亿元,增长24.6%。 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58.81亿元,增长30.8%,其中:国有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7亿元,增长28.9%;股份制企业48.01亿元,增长3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03亿元,增长34.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0.45亿元,增长37.9%。轻工业产值30.18亿元,增长13.5%;重工业产值28.62亿元,增长55.9%。林产、生化、金属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38.91亿元,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2%,其中:林产工业完成26.35亿元,增长19.3%;生化工业完成3.42亿元,增长13.4%;金属工业完成9.14亿元,增长40.9%。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0.1%,比上年同期上升23.2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县属企业分别上升90.8和35.0个百分点;省属企业仅上升0.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7.8%,上升17.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和总资产贡献率分别下降0.2和0.7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118766元/人,增加38488元/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呈加快趋势。企业亏损数为11家,占103家的10.7%,亏损面下降26.7%;利税总额为27307万元,比上年的26331万元,增加了976万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475万元,增长11.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206万元(不含高速公路),比上年增长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86万平方米,增长28.5%;房屋竣工面积17.60万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销售面积19.0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35亿元,分别增长1.5%和38.6%,商品房产销两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6.38亿元,增长57.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0.81亿元,增长43.7%;房地产投资5.57亿元,增长145.5%,其中商品房投资5.08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4.53亿元,增长11.5%。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取得新进展,并不断蓄积新的增长点。金沙高科技园区、金古经济开发区、二环路西园段及金陵路改造和新城西路建设、罗布家园和影剧院建设进展顺利;仙舟半岛开发、建国西巷组团改造和三明沙县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在福银高速公路全程通车的同时,向莆高速铁路的建设拉开了序幕;厦沙高速公路也列入全省路网规划。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运输和通信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增加值33042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货物运输量323.7万吨(含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2127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8%和30.2%;旅客运输量559.9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28669万人公里,增长15.3%,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巩固和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