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霍邱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六安市霍邱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拼博、开拓前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斐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丰收、工业迈入高速发展、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市场繁荣、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  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77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26.51亿元,第二产业26.18亿元,第三产业28.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33.1%和13.1%。三产构成比重为32.8:32.4:34.8,其中二产构成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二产中工业占GDP比重达25.1%,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增幅达44.3%,比去年同期提高25.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对GDP的贡献率达53.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5041元,同比增加1005元。

二 农业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7号文件精神,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举措,农村发展形势一派大好,农业生产总值和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四年获得大丰收.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受到省政府通报嘉奖。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3.6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9.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2.7%,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36.1%。粮食种植面积200433公顷,比上年扩大14259公顷,粮食总产146.53万吨,同比增长22.6%,棉花总产791吨,同比增长67.2%,油料总产45471吨,同比下降1.4%,麻类总产929吨,同比下降25.6%。

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2007年实施了农业产业化“1135”强龙工程,全县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0家,比上年新增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8家,县级14家。

农产品品牌创建不断提升,2007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5个,认证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2个并有17个绿色食品已申报至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待批。庆发集团再次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列全省出口创汇百强企业第一名,华安达公司被评为全国第四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不断增加。2007年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28个,比上年新增28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6个,带动近10万农户从事特色优质农业生产。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97.4万千瓦,同比增长6.7%,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307台,同比新增407台,小型拖拉机86779台,同比新增9854台,农用排灌机械22243台,同比新增997台,联合收割机1581台,同比新增461台,农用运输车6136辆,同比新增451台。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产已达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成就。行蓄洪区移民建房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三期正在扫尾,城西湖大堤加固、何家圩处理、汪临段河道疏浚、候家圩护堤加固、砖店大桥、水门塘进水渠整治、滨河景观带和行蓄洪区安全建设60公里撤退道路建设工程正在实施,宋店电灌站建设工程已经开工,史河总干渠放水建筑物加固基本完成。全年共新建、扩建塘坝261处,修复水毁工程138处,加固堤坊76公里,渠道清淤277公里,小水库除险加固18座,完成土石方910万方。水务部门全年组织引、提水7亿方,确保全县11.2万公顷水稻的栽插。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也达10.5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97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5.64万公顷,机耕面积11.34万公顷,同比分别增长15.3%、3.27%、9.1%和10.8%。全年化肥施用量7.61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

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林业总值2.9亿元,同比增长68.3%,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4%,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75公顷,同比增长162%,居全市之首,其中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73公顷,建设绿色长廓84.8公里,农田林网666公顷,义务植树335万株,四旁植树734万株。森林覆盖率为11.2%。绿色长廊建设受到省绿化委通报表彰。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25.83亿元,同比增长6.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48.2%。全年生猪饲养量228.6万头,出栏量160.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1%和5.3%。肉类总产19.15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猪肉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5%。家禽饲养量3036万只,出栏2367万只,同比分别下降2.1%和7.4%,禽蛋总产量6.24万吨,同比增长9%.大牲畜饲养量9万头,同比增长9%,山羊饲养量39.5万只,出栏27.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5%和9.9%。

规模养殖和良种化比重明显提高。2007年新增规模畜禽饲养场(小区)600个,引进和繁育良种猪5000余头,良种禽3万套、畜牧业生产为全省第一,我县母猪保险试点的经验在全省交流。

渔业生产继续实施“渔业富民行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名特优产品,逐步向水产强县跨越。全年实现渔业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5.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10%,水产品总产7.37万吨,投入鱼种3亿尾,繁殖鱼苗5.5亿尾,同比增长8.1%。其中名特优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13%。

实施健康养殖和规模养殖工程。依托我县城西湖和城东湖两大水面无公害养殖区,在被国家认定的新蓼牌黑鱼、草鱼、青(沣)虾、望湖牌鳙鱼、银鱼类等5个无公害优质水产品基础上提升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并积极推动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年末已达10.7万公顷。2007年我县申报的5种产品,已被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中心评为绿色新产品。规模养殖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围网养殖面积已达2000公顷,栏网面积4000公顷,网箱养殖13万箱,优质水生植物种植4000公顷。

2007年我县水稻生产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农业综合执法规范管理示范县:“畜牧富民”“渔业富民”“农机富民”“小麦高产攻关”,被评为全省先进县,蔬菜生产全省位于10强县。

三 工业和电力

工业强劲增长,效益同步提高,2007年全县规模工业已达8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0.15亿元,同比增长74.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28亿元,同比增长57.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达98.5%,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增加值中其中重工业11.5亿元,同比增长67.5%,轻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34.2%。全年实现利税总额9.63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利润总额6.65亿元,同比增长266.5%。全县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