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无为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农民持续增收和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一、综 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9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3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增加值34.09亿元,增长11.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7%、41.7%和34.6%。人均生产总值7034元,比上年增加1056元。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4831公顷,增加601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4496公顷,减少80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7024公顷,减少547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31公顷,减少15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含瓜类)19829公顷,增加666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0.07万吨,比上年增加9.53万吨,增长23.5%;油料产量8.69万吨,增长4.9%;棉花产量5.01万吨,增长23.5%;糖料产量4.06万吨,增长2.45倍;蔬菜产量41.07万吨,增长2.9 %。 全年肉类总产量7.02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猪、年、羊肉分别增长0.5%、9.9%和3.6%。全年水产品产量6.6万吨,增长1.1%。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647公顷,新封山育林面积667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7960公顷次。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3.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66万吨,增长2.7%;农村用电量32321.65万千瓦小时,上升18.3%;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6.1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27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5亿元,增长34.9%,产品销售率97.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57.7%;实现利润8.94亿元,增长61.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52,比上年提高44.38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2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373.7万元,增长7.1%;上缴税金2876万元,增长2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完成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其中,城镇投资42.18亿元,增长65.1%;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元,增长15.0%;农村非农户投资5.42亿元,下降4.4%。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23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投资30.13亿元,增长1.01倍,其中工业投资30.09亿元,增长1.02倍;第三产业投资10.82亿元,增长15.7%。三次产业投资的比例由上年的4.7:58.7:36.6调整为2.9:71.4:25.7。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8亿元,增长29.3%。商品房竣工面积19.88万平方米,下降6.1%。商品房销售额3.98亿元。其中,期房销售额2.97亿元,所占比重为74.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城乡看,县城零售额18.26亿元,增长14.9 %;县以下零售额13.33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6.93亿元,增长14.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76亿元,增长18.2%;其他行业零售额0.9亿元,增长14.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7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出口1359.41万美元,增长28.2%;进口10.8万美元,增长158.4%。出口大于进口1348.61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92.19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309辆,比上年末增长14.4%,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5789辆,增长14.5%。民用轿车保有量3160辆,增长25.6%,其中私人轿车2003辆,增长19.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083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14万元,增长19.7%;电信业务总量20669万元,增长9.3%。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8万户,电话普及率(含移动)达到28部/百人。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5万人次,增长10.3%;国内旅游总收入7610万元,增长11.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77396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701万元,增长29.7%。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41.8%,企业所得税增长57.1%。财政支出98519万元,增长41.6%,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56.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7%,农业支出增长42.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3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63.61亿元,增加11.09亿元;企业存款9.26亿元,增加3.6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7.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0.78亿元,增加8.54亿元;中长期贷款6.37亿元,增加0.23亿元。 全年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19553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28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5125万元。赔款和给付7810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510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4300万元。 九、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5场次,演出观众1.5万人次;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为16.7万册;文物管理机构1个,文物藏品498件(套)。全县档案馆1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3.33万卷(件),库容面积1896平方米。 年末全县普通中学79所,招生32398人,在校生87237人,毕业生24803人;中等职业教育5所,招生4629人,在校生8322人,毕业生983人;小学384所,招生16080人,在校生116374人,毕业生24573人;幼儿园14所,招生6587人,在园幼儿7485人。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卫生机构1个。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962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618人,其中医院、卫生院2393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含助理)1116人,注册护士4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