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9027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91324万元,增长18.3%,其中:储蓄存款506702万元,比上年增加65348万元,增长14.8%;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7143万元,比上年增加4968万元,增长3.5%。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024万元,比同期增长49.0 %,其中:人寿保费业务收入15364万元,比上年增长52.1%,财产险保费收入1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7 %。保险赔付支出1480万元,增长30.1%,其中人寿险370万元,增长43.4 %;财产险支出1110 万元,增长26.1%。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年末,各类公办中小学340 所,其中:小学260所,普通中学61所,中等职业教育7所,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177292 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78333人,比上年下降2.8%;小学在校生82636人,比上年下降10.5%。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301人,比上年增长4.6%;小学专任教师4035人,增长5.4 %。学龄儿童入学率99.85%。初中毕业升学率50.8%。 2008年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全年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举办科技大集24场,发放技术资料6万份,受训群众6万人。大力推广沼气、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16项技术成果,组织实施10项富民工程。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家。申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三项。承担国家科技专项计划1项,省火炬计划1项,省重点计划2项。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年末,音像、网吧、歌舞娱乐、演出、艺术品等社会文化经营户160多家,从业人员660人。全年共放电影4000多场,其中为农民放映电影2090场,为学生放映电影1250场。大力繁荣艺术创作。全年共创作小戏3个,曲艺2篇,诗集1部。年末,文化馆、书画院、图书馆、广播电台、网络公司各1个。 年末,各类卫生机构数79个(含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1个。实有床位数1253张,卫生技术人员1793人,其中:执业医师405人,执业助理医师258人,注册护士4494人。乡镇卫生院 17 所,床位747张,卫生技术员811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966428人,增长1.2 %,其中非农业人口120670人,增长13.7%;男性494571人,女性471857人。当年出生人口11538人,出生率为12.0‰;死亡人口4927人,死亡率5.13‰;人口自然增长率6.87‰。 城镇居民生活稳步提高。在岗职工兑现了应增工资,实行了阳光工资,退休人员生活费也稳步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81元,比同期增长19.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469元,比同期增长23.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09元,比同期增长15.1%。城镇居民恩格系数为47.4 %。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615元,增长20.9%。 由于2008年农业受灾较重,加上物价的走低,金融风暴的影响,农民工的返乡,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04元,比上年下降9.5%。农村居民恩格系数为47.0%。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1027人,增长8.1%。应征养老保险金5544万元,发放养老金11141万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医疗保险单位316家,人数3.75万人,征收医疗保险费2255万元。2008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参保人数6.4万人,其中在校学生5224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192人,发放失业金323万元。向特困职工发放一次救助金39.9万元,向下岗失业人员支付岗位补贴3.1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36家,人数19103人,增长180.4%,其中农民工6352人,征缴工伤保险费34万元。 2008年,城镇低保人口15904人,增长57.3%,发放低保费用 1499.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30648人,增长36.7%,发放低保费用1661万元,对生活困难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临时救助金140万元。年末各种福利机构18个,床位932张。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740人。全年发行福利彩票 1153 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工业数据为快报数。 4、人口数为公安年报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