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滁州市天长市统计局

2003年,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来势凶猛的洪水和高温热害,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抗洪抢险,生产自救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不放松,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非典”和洪涝灾害给我市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测算,全年生产总值476889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988万元,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213190万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151711万元,增长9.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7334元,比上年增加353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总值中的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2:44.6:31.2调整为23.4:44.7:31.9。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发展速度横向比还不够快;农民增收幅度偏小,城乡发展差距有所扩大。

二、农业

2003年,因受特大洪涝灾害及高温热害等多种自然灾害,使全市种植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主要农产品产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粮食产量大幅回落。全年粮食总产量364900吨,比上年减产133358吨,下降26.8%。其中,夏粮产量93511吨,下降8.7%;秋粮271389吨,下降31.4%。

经济作物基本减产。全年油料产量46562吨,比上年下降7.2%。棉花产量263吨,下降40.4%。水果产量4469吨,下降63.7%。蔬菜产量90834吨,下降0.1%。

林业生产取得进展,养殖业发展趋缓。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757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0000亩。肉类总产量43641吨,比上年增长5.9%,水产品产量47569吨,下降9.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5.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41981 吨,增长1.5%,农村用电量11554万千瓦时,增长1.9%,有效灌溉面积49260公顷,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我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完成74.2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32.8亿元,增长17.2%。重点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继续增强,7家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3.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2.1%。规模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8.7亿元,比上年增长0.8%;重工业24.1亿元,增长21.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完成0.3亿元,增长11.3%;集体完成6.2亿元,增长12.5%;股份制完成18.9亿元,增长17.6%;私营完成4.9亿元,增长21%。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列入考核的工业企业共创利税2.6亿元,增长16.4%,其中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23.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5.98%,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15259万元,增长18.0%。

建筑市场增长趋缓。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974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全市18家建筑资质企业本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556万元,比上年下降3.9%,实现利润24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9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是近几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完成13584万元,比上年增长37.0%,集体与其他投资完成28970万元,增长213.2%,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27853万元,增长7.7%,私人建房投资完成11901万元,下降22.1%。分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9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7.9%;更新改造完成29156万元,增长123.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601万元,增长35.1%。全年竣工商品房屋面积7.9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7.8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185万吨,货运周转量4.2亿吨/公里;客运量4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亿人/公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便益—张铺、新华—仁和、天长—湖滨等乡道都已建成通车,市区内千秋路一期改造,石梁东路配套完善等工程均已完成,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永福东路亦已开工新建。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04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126053户,比上年增长16.1 %,其中:农村电话97355户,增长19.1%,移动电话近9万户,增长44.5%,其中:移动用户6.1万户,联通2.2万户,小灵通0.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0126户,增长20.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2003年,随着“非典”的消除,消费品市场特别是餐饮业,有了较大的回升,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2090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1484万元,增长6.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0606万元,增长5.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6786万元,增长6.0%;餐饮业零售额13866万元,增长6.2%;其他行业1438万元,增长5.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50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同期31.8%,出口4335万美元,增长34.5 %。在出口中,生产企业出口3667万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84.5%,增长38.9%。2003年末,全市获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93家,比年初新增13家。

旅游业有所下降。全年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比上年下降10%,接待游客136200人次,下降15%,外出旅游人数2760人,下降10%。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98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125万元,增长15.9 %,财政支出29010万元,增长16.2%,在财政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694万元,增长29.9%,社会保障支出1164万元,增长12.1%。

金融机构运行正常。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090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38121万元,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311019万元,增长5.3%。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定。全年全市保险机构承保额271039万元,比上年增长6.8%,保费收入6781万元,增长56.2%,赔付1794万元,增长17.3%。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03所,在校学生96147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9216人,初中在校学生34866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746人,小学在校学生50319人。60所幼儿园在园儿童人数12441人。2003年,全市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新生3380人,其中本科83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