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黟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黄山市黟县统计局

2005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和东向发展的战略,大力实施“135”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十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县域经济总体持续较快增长。据快报口径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7364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幅为2000年来仅次于2004年的较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192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27万元,增长23.4%,其中:工业完成17378万元,增长15.5%,建筑业完成9149万元,增长44.9%;第三产业增加值26926万元,增长8.7%。三次产业比

例为27.4∶36.0∶36.6,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2.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7.5%、62.8%、19.7%。三次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按年末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7700元,比上年增加1041元。

积极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2005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21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7人。组织了4期创业培训班,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4%。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

二、农业

2005年,我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十五”时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

粮油产量稳定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7055亩,比上年增加2115亩,增幅为2.8%。粮食总产量28519吨,比上年增产481吨,增长1.7%。油料播种面积39870亩,比上年增加855亩,产量3195吨,下降0.8%,经济作物基本增产。全年茶叶产量1023吨,增长11.7%。水果产量1652吨,增长27.7%。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养殖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75公顷,增长29.8%。全年肉类总产量4180吨,与上年持平;蚕茧产量2065吨,增长5.1%;水产品产量232吨,下降11.5%。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7988千瓦,比上年增长4.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04吨,下降1.1%。农村用电量997万千瓦小时,增长3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进一步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01元,增长14.3%。

规模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全年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901万元,增长38.3%。企业产销衔接稳定,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4%,下降1.2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增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151万元,增长8.8%,实现利润总额29万元,增长3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0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297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5994平方米,下降28893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221万元,比上年增长6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5378万元,增长65.8%;房地产开发投资9244万元,增长118%。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05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00万元;第二产业投资步伐加快,第二产业投资25352万元,增长242.1%,其中工业投资4483万元,下降12.6%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9026万元,下降4.7%。

五、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县级完成12611万元,增长13.9%;县以下完成7453万元,增长13.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7632万元,增长12.7%;餐饮业完成2259万元,增长22.5%;其他完成173万元,增长18.5%。

六、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接待游客212.31万人次,增长17.94%,其中西递景点增长1.58%,宏村景点增长13.27%。全年旅游直接收入实现7008万元,增长25.6%,其中:西递增长1.5%,宏村增长22.4%。

进出口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4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出口总额435.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7%。

招商引资增长较快。2005年,全县各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引资渠道。全年实际县外资金34660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利用市外资金3.47亿元,增长38.3%,利用省外资金23096万元,增长14.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全县客运量实成2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货运量完成84.1万吨,增长9.9%。全县客运周转量完成6090万人公里,增长3.9%,货运周转量完成286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6%。

邮电系统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397万元,比上年增长2.5%。移动电话用户20000户,增长3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取得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88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53万元,年增长13.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62万元,年增长9.6%。全年财政支出共完成16961万元,年增长12.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187万元,年增长19.3%。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3336万元,增长19.8%,其中:增值税完成1288万元,增长23.4%;营业税完成876万元,增长1.5%,个人所得税完成409万元,增长21.7%;企业所得税完成408万元,增长56.3%。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增长较快。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406万元,比年初增加1793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企业存款15940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3799万元,增长19.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512万元,比年初增加8227万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短期贷款26276万元,比上年增长67.4%;中长期贷款3237万元,下降42.1%。

保险业发展有所下滑。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2030万元,比上年下降15.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1所,当年招生2230人,较上年增加235人,在校生6213人,增长4.4%。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308人。普通小学43所,在校生5909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8%和0%。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63人,比上年增加57人,教师学历达标335人,达标率92%。小学专任教师351人,学历达标351人,达标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