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更为显著,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更快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大跨越发展为主调,着力推进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城镇特色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良好开局。总体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年初各项预期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一、综合 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943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271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5481万元,增长23.1%(全部工业完成25523万元,增长26.0%,建筑业完成9958万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36564万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5.8:32.9:41.3调整为今年的23.6:37.6:38.8,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6.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54.3%、34.2%(上年分别为20%、49.4%、30.6%),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852元,比上年增加1671元,增长13.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规模小,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的素质、经济的效益不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牵动能力不强;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要素制约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投入相对不足,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完成37618万元,按1990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种植业产值15264万元,增长6.8%;林业产值9070万元,增长7.8%;牧业产值11517万元,增长4.6%;渔业产值199万元,增长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68万元,增长2.5%。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构成由上年的41.3%、23.5%、30%、0.6%、4.6%调整为今年的40.6%、24.1%、30.6%、0.5%、4.2%。 粮油生产基本稳定,经济作物增长较快。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8255亩,比上年增加1200亩,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量28736吨,比上年增产217吨,增长0.8%;油料播种面积38265亩,比上年减少1605亩,产量3254吨,增长1.8%;茶叶产量1074吨,增长5.0%;水果产量1871吨,增长13.3%;药材113吨,增长438.1%;蔬菜17393吨,增长5%;瓜果1695吨,增长7.9%。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养殖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55公顷,比上年增长4.0%。全年肉类总产量4103吨,下降1.8%;蚕茧产量2231吨,增长8.0%;蜂蜜产量784吨,增长115.4%;水产品产量240吨,增3.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658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用拖拉机3638台,增长4.4%,联合收获机19台,增长35.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13吨,增长3.6%。农村用电量1214万千瓦小时,增长13.5%。有效灌溉面积73800亩,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进一步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5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426万元,同比增长36.2%。企业产销衔接稳定,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7%,增长1.5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为145.28%,比上年提高22.6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61367万元,增长123.6%,实现利税总额1956万元,增长30.7%。 建筑业发展稳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958万元,比上年增长17.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896万元,同比下降4.1%,实现利润总额65万元,增长12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945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217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080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365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962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756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263万元,增长72.3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55万元,增长25.0%,房地产开发投资4938万元,下降46.6%。 投资结构调整较快,工业投资力度加大。2006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25万元,比上年下降39.6%;第二产业投资加快,完成投资47679万元,增长71.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756万元,增长159.1%;第三产业投资22452万元,增长15.5%。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2.2%、55.5%、40.3%调整为今年的0.9%、67.4%、31.7%。 五、贸易 商贸繁荣活跃。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094万元,同比增长15.1%。按销售所在地分,县级完成14553万元,增长15.4%;县以下完成8541万元,增长14.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6619万元,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完成5968万元,增长18.5%;其他完成507万元,增长17.1%。 六、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旅游接待量达到242.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其中,西递景点增长7.2%,宏村景点增长13.4%。全年旅游直接收入实现8869万元,同比增长26.5%,其中:西递景点增长22.8%,宏村景点增长57.0%。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92595万元,同比增长31.9%。 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60.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出口总额达476.4万美元,增长9.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成倍增长。2006年,全县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8629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利用省外资金36517万元,增长58.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2.92万美元,增长438.2%。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较快增长。全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05万吨,比上年增长24.9%,完成旅客运输量288万人次,增长13.8%。 邮电业务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727户,增长0.6%,移动电话用户23000户,增长32.2%。全年收寄函件34.38万件,增长31.8%,特快专递0.61万件,增长7.0%,报刊期发数163.72万份,同比增长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