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休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7 黄山市休宁县统计局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54.7万元,增长23.4%;电信业务总量5260万元,增长23.9%。年末固定电话装机数达66281部,其中,农村41230部。移动电话用户31552部,比上年增长23.3%。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9.4部/百人提高到11.6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达5573户,增长6.1%。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017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666万元,增长14.4%;其中地方收入9200万元,增长17.1%。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13.8%,营业税增长48.2%。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7341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增长4倍,基建支出增长74.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3.2%,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06.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5%。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2%,“十五”期间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6.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0所。其中:高中3所,高中当年招生1413人,在校生3583人,毕业生920人,高中升学率为81.5%,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初中17所,初中招生3388人,在校生11670人,毕业生4794人,初中升学率87.2%,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小学81所,小学在校生16526人,毕业生363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4.19%和85.11%。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1759人。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共申报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5个,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个;至2005年末,全县共有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6项高新技术产品。黄汽电公司和黄山三佳谊华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培训工作,共举办科普知识讲座10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0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站)22个,组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76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座,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33千册。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5.05万卷(件、册),对外开放档案共计72全宗3.26万案卷。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家。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2.67万户。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0.0%和93.9%。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22张。卫生技术人员48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6人,注册护士176人。乡村卫生室181个,乡村医生19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69.8%。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年在省级重大比赛中,我县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4枚。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推进,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和齐云山全民健身活动示范乡镇建设通过省级检查验收。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公安人口统计年报显示,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72654人,比上年增长0.1%。其中,男性人口139674人,女性人口13298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2%和48.8%。全县非农业人口34628人,比上年增加129人。全年出生人口2088人,出生率为7.66‰;死亡人口886人,死亡率为3.25‰;自然增长率为4.41‰,人口增长保持较低水平。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212元,比上年增长1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70元,增长12.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53亿元,增长19.2%人均存款余额达5697元,增长1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85.9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4平方米。“十五”时期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3%和7.7%。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至2005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300人,比上年增加860人。其中参保职工8390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291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6300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12300人,其中参保职工9405人,增长5.9%。年末全县累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566户,低保金发放264.3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225张,收养各类人员115人。全县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5个。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