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休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休宁县统计局 2006年3月31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年跨越”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和东向发展战略,开拓奋进,扎实苦干,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20.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83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8.07亿元,增长11.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556元(折合933美元)。“十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末的37.7:24.2:38.1变化为2005年的27.6:33.2:39.2。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16.64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691个,下岗人员再就业11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十五”时期累计新增就业岗位6700个,安置下岗职工2538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粗放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外向度较低;旅游发展滞后;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结构不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4.28亿元、林业产值1.14亿元、畜牧业产值3.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9.9%、3.9%;渔业产值0.18亿元,下降3.7%。全县年末耕地面积12319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682公顷,比上年下降1.1%。油料种植面积5958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4759公顷,下降0.2%。全年粮食总产量98014吨(见表1),比上年增长2.5%;油料总产量7421吨,增长0.2%;蔬菜总产量57282屯,增长2.7%;茶叶总产量4804吨,下降1.8%. 林业、畜牧业稳步发展。当年造林面积656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万余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23596吨,比上年增长2.0%;年末家禽存栏数69万只,比上年减少3万只,禽蛋产量2237吨,下降4.1%。渔业生产有所下滑,全年水产品产量2599吨,比上年下降3.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5%。农用拖拉机2779台,农用运输车723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70台,有效灌溉面积1102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770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0.76万吨,增长4.1%;农村用电量1732万千瓦时,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增长32.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6.5%;轻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55.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0.14亿元,增长14.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36.8%;私营企业增加值0.17亿元,增长5.0%;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32.7%。 全县15个工业大行业中,有10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粮油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木竹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钢压延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幅均达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283万元,增长28.6%。完成出口交货值4937万元,下降15.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活性白土增长39.7%,精制茶增长60.2%,化纤助剂增长60.6%,水泥增长38.4%,汽车组合开关增长31.6%。(见表2) 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7.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实现利税0.51亿元,增长27.1%,其中利润0.23亿元,增长3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7.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89.1万元,比上年增长75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比上年增长84.8%,增幅比上年提高31.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10.35亿元,增长79.2%;房地产投资2.15亿元,增长117.9%。“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总资28.93亿元,年均增长41.3%。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9亿元,比上年增长87.2%;第二产业投资3.68亿元,增长67.8%。其中工业投资2.41亿元,增长45.3%。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7.1%,电力业投资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5.77亿元,增长85.9%。 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101个,比上年增加1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6个。相继建成了万安学府广场、城区“六纵六横”路网、状元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市场销售较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分县乡看,县的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5.0%,县以下零售额2.1亿元,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4亿元,增长12.4%;餐饮业零售额0.78亿元,增长14.5%。“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7亿元,年均增长11.0%。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92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1.0%。其中,出口915.7万美元,进口6.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0%和20倍。利用外资势头强劲。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2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3%。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入境游客1.05万人次,增长98.1%。全年旅游总收入2.52亿元,增长28.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80万美元,增长26.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全年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75万人次,增长8.3%;完成货运量227万吨,增长1.8%。 |